本页位置:首页>亮点聚焦

启东先行先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投入运行145台,数量位居全市之首——
知难而行,幸福感“嗖”地上去了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5

启东是我市最早“试水”为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地区,有效解决残疾人、老年人上下楼梯的“垂直出行”难题。

作为我市首个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破冰”的先行先试之地,启东在这项事关民生的“幸福工程”中采取的每个动作的得与失,遇到的“痛点”和“堵点”,一直备受关注,成为我市其他地区借鉴和应用的“试验田”和“风向标”。

昨日,本报记者展开实地探访,解析“启东之试”的“含金量”。

首装电梯“焕新”百姓生活

“你看,有了这漂亮的电梯,生活多惬意。”昨日中午,站在启东老城区汇龙镇和平新村122幢东第二单元楼下,小区业主、启东人大退休老干部沈建祥手指着历经7年风雨依然整洁美观的电梯,笑意融融。高高矗立、设有玻璃外罩的观光式电梯,在明亮夏阳下和树木环抱、绿意葱茏的小区环境相映成趣。

和平新村始建于1998年,占地0.55平方公里,现有2024户约5500人,共67幢居民楼145个单元。目前,和平新村已有21个单元楼加装电梯。

“随着时间流逝,小区也日渐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口居多,天天爬上爬下腿脚着实吃不消。”沈建祥回忆起2018年小区单元楼成为南通地区率先加装电梯“第一楼”的经历感慨万千,“那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的‘开展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被写入启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民生实事议题,随后政府多部门展开调研,同年出台《启东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指导意见》。乘着这东风,我作为该单元楼的加装电梯发起人和牵头人,动员大家抓住机会改善居住品质。”

事非经过不知难。沈建祥说,经过一遍遍上门分析形势、掐着指头算利弊,加上街道、社区等各方面强力支持,这才把居民的工作做通。

没想到,内部好不容易达成一致,“外患”又至。原来,对面北侧楼幢对122幢东部第二单元加装电梯不满,认为会遮挡阳光,投诉到政府热线平台。无奈之下,好不容易拿到行政许可和施工许可的沈建祥只得鼓起勇气再找第三方鉴定……

“如今,小区已有14个单元加装了电梯。居民们天天上下楼梯,哪个不夸这电梯装得好?”小区另一位居民感叹道,“提个重物上下楼既轻松又便捷,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每天通过电梯上上下下,还能透过透明的玻璃观赏周边四时风景,这日子,安逸!”

平层入户让幸福感“梯升”

随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实施,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解决居民“垂直出行”难题。

作为我市最早为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地区,启东尝到甜头。

“原先的老旧楼梯间,按高档商品房建设标准改建,所选材料全都是当下一流的。”在东洲新村21幢居民楼1单元,承建单位、南通利高荣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瑜在现场介绍,“电梯候梯厅钢结构连廊及每层每户入户廊桥与原结构构造柱、圈梁连接,采用滑动支架连接方式确保安全性。每层电梯候梯厅与原住宅休息平台设有检修、救援逃生口。电梯井道采用双层彩釉钢化玻璃,减少加装电梯后影响采光的问题。”

同样地处汇龙镇的东洲新村小区也建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共67幢147个单元。截至目前,该小区已有11台加装电梯投入使用,还有多个加装电梯项目正在办理手续。

“采用平层入户方式加装电梯的好处,摸得着、看得见。”家住一楼的居民周汉忠,主动对记者介绍,“我家住底层担心采光、通风受影响,还有噪声;建成后发现担心纯属多余,透明玻璃不存在采光受损,电梯运行平稳无噪声,通风同样没问题。加装电梯后,一是居住的楼幢升值了,二是邻里关系更和谐了,三是生活质量提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并非简单在楼外“一竖了之”。

“打个比方,不同的入户方式就相当于汽车的‘挡位切换’。”启东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和物业管理科科长陆健介绍,“增设电梯入户方式分为平台入户和平层入户两类。平台入户是半层入户,优点是占用公共面积小,无需室内改造,工程量少、工期短、造价低;缺点是无法直接入户,对老弱病残孕幼等特定人群出行仍不够便捷。平层入户方式分两种,一是电梯停靠层面与楼面平,缺点是工程量大、工期长、造价高,只适合进门第一间是客厅或厨房间用户;二是通过改造原有楼梯踏步方式直接入户,缺点是在楼梯改造期间,业主需要在外居住。目前,平台入户模式已基本淘汰,选择平层入户的两种方式各占一半,基本解决了‘最后一踏步’问题。”

盯住难点堵点精准“攻坚”

启东市住建局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发放规划许可证203份,投入运行145台,正在施工45台;办理前期手续14台,另有约25台处于意向洽谈阶段。目前,启东电梯增设数量位居我市前列。

回溯这项工作,启东实践所取得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有事好商量”的协调机制,在增设电梯过程中涉及业主间的反复沟通与协商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化解邻里矛盾。财政补贴将直接补贴改为间接补贴,既解决居民跑多个管线单位审批难题,又确保修复后管道及道路标准不降。更突出的是,规范流程严控质量安全,牢牢坚持以质量和安全为先导,视情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确保增设过程合规,同时由市场监管局强化电梯使用安全监管……

“如果说这是一场初试,那么,我认为试题目前还在进一步应答之中。”陆健坦言,“虽然我们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取得一定经验,但客观公允地来看,还面临着一些痛点和堵点。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增设电梯过程中业主意见难统一,一二楼低楼层往往认为未能‘雨露均沾’,有些隔壁楼道和周边楼幢业主认为影响后侧采光等。虽然按照民法典规定,只要本楼道业主同意率达一定比例即可发证,但仍有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时有阻挠发生。此外,项目监管仍有待完善,部分企业重前期承揽项目轻后期管理,导致工程违规转包分包,现场安全文明措施不达标等。

“启东的试点表明,抓好增设电梯惠民工程,要坚持不懈做好思想引导,把政策说细说透,形成‘最大公约数’;要多部门联动化解居民矛盾,防止协商脱节导致矛盾激化;要落实专人无缝对接监督管理,同时推广使用装配式井道技术,缩短工期减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南通市住建局物业管理处处长周海云告诉记者,我市住建部门一定会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尽全力提升群众居住“幸福指数”,让幸福工程惠及更多居民。

日报记者 周朝晖 蒋娇娇 张园

日报见习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