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亮点聚焦

崇川老旧小区189台加装电梯投入使用——
装好更要管好 保障还须跟上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0

昨日,记者来到崇川区新桃园3幢3单元,绿树掩映之中,居民乘坐着加装的电梯不时上上下下,悠然自得。“安居才能乐业。小小的一部电梯,让老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一个层次;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感、获得感,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小区居民沈先生的一番话,说出了众人心声。

2019年起,我市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截至目前,崇川区共有202台电梯完成审批流程,其中189台已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另有13台正在陆续施工中。“建得好”如何实现“管得好”?昨日,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市区第一台 “头雁”功劳大

新桃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建筑总层高6层,每单元有住户12家,以老年人为主,也是崇川区第一个加装电梯的小区。

“万事开头难。2019年新桃园开始率先试行加装电梯时,市里还没有任何文件出台,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是在主城区先试先行,一试,就试出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崇川区虹桥街道桃坞路社区城建主任陈越回忆说,“所幸有徐锦林这位年逾七旬的热心业主出面当‘头雁’,他不厌其烦一趟趟跑行政审批、住建等多个职能部门,凭着一股劲终于办完各项手续拿到批复和许可。”

未料,被众人夸赞的徐锦林老先生,却转头夸起市住建局物业处负责人周海云。

“老周才是带队的‘头雁’!小区的地下管网及高压线,动哪块不是硬骨头?这事能成跟老周把分外事当自家事操办密不可分。”对周海云当年的贴心服务,徐锦林赞不绝口。

电梯共建到位了,共治共享咋落实?徐锦林透露了“秘笈”:加装电梯涉及12户居民耗资50万元按比例分摊,一、二楼无须出资还有补贴;电梯每年产生电费600元和电梯保养费用4000元由3楼以上住户均摊,无一人欠交;更重要的是,由于选用了高品质电梯,5年间没产生一分钱修理费。

依法来办事 无理“让”有理

“老小区加装电梯是一桩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从我们怡园北村此前加装电梯颇为曲折的过程来看,只要小区居民换位思考多为对方想一想,着眼于整个小区生活环境和设施的提升,一些不愉快的事儿就完全可以避免。”昨日,当记者来到怡园北村41幢3单元加装的透明电梯前采访时,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坦率地说。

的确,老小区加装电梯,有时候不仅仅牵涉到所在楼幢单元楼住户的切身利益,也会在“共振”中触及其他楼幢住户的利益。

2021年4月,在单元楼牵头人发动下,该单元12户业主填写加装电梯申报表,并于同年6月通过审批。随后,展开电梯安装工程。没想到,北侧楼幢居民楼的业主以影响通风和采光为由予以阻挠,无奈之下,41幢业主将阻挠者告上法院,引发本不该发生的诉讼事件。所幸,数次诉讼过后,“电梯梦”终于圆了。这是崇川区首例通过法院判决强制执行的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案例,为今后解决此类难题提供范例。它的意义在于:推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有法可依”。

“历尽风波加装成功后,从共建,到共治,再到共享,怡园北村对加装电梯的管理和维护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路径。”怡园社区工作人员说。

装好要管好 保障不缺位

电梯“装得好”更要“管得好”。崇川区住建局物业管理科科长朱卫国结合有关数据向记者介绍:“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我们提前介入预留基坑、管线迁移等相关工作。针对一些老旧小区居民间意见难以统一的问题,我们要求街道和社区主动作为积极搭建会商平台,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补贴申报工作。只要资料齐全、意见一致,确定了补贴分摊系数后提交申请,我们及时将材料报送财政局,确保资金尽快全额补贴到位,迅速发放到居民手中。”

在当天的采访中,记者还分别走访了南园社区的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现场。“社区已有两台电梯加装到位,还有不少居民正在递交老小区加装电梯的申请。在已加装到位的电梯建设过程中,说实话,我们的网格员操碎了心。虽然业主是申建主体,但是,社区全程都没缺位。”南园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主任金霞在现场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一次,施工单位因施工不慎损坏了地下埋设的污水处理管道,居民意见纷纷。网格员秦宁接到业主投诉后,立即将有关情况向街道、社区领导汇报,同时紧急找到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和市政专家展开现场勘察,锁定受损污水井准确位置及时补救。”

“对于后续管理,作为牵头单位崇川区住建局将做到‘两手抓’。结合即将实施的《南通市市区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细则》,在前期指导街道社区做好费用分摊的工作,确保居民应参与尽参与,并形成一致意见。同时,与市场监管局及时对接。电梯注册登记使用后,市场监管局作为特种设备管理单位将迅速纳入其管理体系,为后续保养维护提供安全保障。”朱卫国表示。

日报记者 周朝晖 张园

日报见习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