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抢先看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来源: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03-29

时间:2024年3月29日

地点:南通环境教育馆

发布人: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 何甜甜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郭炜

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 胡 飞

如东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唐宝清

主持人: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万 华

全文实录:


1.jpg



2.jpg


万华:

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数字赋能提升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在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而数字化监测监控体系更是高效支撑了生态环境管理精准施策。

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同事,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何甜甜,大气环境处处长郭炜,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胡飞,如东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唐宝清。他们将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我是市生态环境局万华,今天的发布会由我主持。

首先,请胡飞副主任介绍数字赋能助力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3.jpg


胡飞: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近年来,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坚持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率先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变“智”理,逐渐走出南通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路径,擦亮绿水青山科技底色,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一、建设高效数据“一中台”,科学服务环保决策

过去,我们的系统都是为业务而生的,每个处室(单位)每有一个新业务,都要建系统、建网络、建存储,而这些都是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时间一长,我们建设的小系统会越来越多,系统与系统之间由于不同的技术公司间的技术架构、标准不同,造成了多数多源,多源并用,信息不共享的局面。具体来说,就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集成平台,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从而造成了数据的不唯一。比如,一家企业可能在重点污染源系统、排污许可系统、信访系统都有录入,在重点污染源系统里面可能是全称,在信访系统里面可能是未更新名称的旧称,也就是曾用名。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重复录入不同系统,更容易造成不同的人员录入过程中发生差错。

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关心下,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基础工程建设取得快速成长,我们从2021年开始谋划分两期建设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系统,其中一期于2022年底建成投运,目前正在推进二期建设。我们运用数据中台技术,统一标准、集成共享,打通关节,破解数据不共享、平台不统一、网络不安全的局面,实现了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据共享,系统实时在线监控覆盖全市8001平方公里,接入大气环境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备、机动车排放检验线等各类感知点位5000余个;系统集成11个大类应用,感知2万要素节点,每天产生数十万条数据,这些不仅用精细的数据量化了南通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更成为南通环境智慧决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二、织密监测监控“一张网”,无事不扰违法必究

这两年,我们通过应用生态环境监控系统这一监控“一张网”,查处了多起环境违法行为,一批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问题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生态环境隐患早发现、险情早排除、漏洞早堵塞的作用得以发挥。比如近期,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发现位于海安的某铝业公司二氧化硫超标预警。监控平台直接将预警信息发送给海安局执法人员,指令其立即赶赴现场核查。最终经核查,该企业二氧化硫超标,在线监控设备正常,熔炼炉正常作业,但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停运,该企业涉嫌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海安局依法责令该单位立即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并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再比如,年初大气管控期间,国控站点环境教育馆站PM2.5小时浓度达75μg/m3,超过全市国控站点均值的15μg/m3,直接触发预警。崇川局执法人员根据预警立即开展现场核查,最后检查发现,该建设工地正在进行挖机出土作业,现场未采取任何抑尘措施,扬尘四起。执法人员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采用雾炮喷淋等抑尘措施进行降尘,1小时后,该国控站点数据恢复正常。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直接将预警信息指令到相关人员开展快速现场处置的具体运用成果。这个平台改变了我们过去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市通过生态环境监控系统,有效推动了“非现场、不接触”的新型监管模式,全市执法监管效能显著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办理案件数达737件,非现场监管案件占比已达70.8%,多起案件入选部省典型案例。特别是实现了远程反馈环境问题线索,推动企业全部限期整改到位,实现对排污单位“无事不扰,违法必究”的数字化监管,是对违法违规排放企业的惩戒,也是对守法经营、合规排放企业的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之举,务实之策。

三、探索指挥调度“一盘棋”,整体协同科学治污

在运用好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利用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大数据实时监控的优势作用,建成了“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工作新模式,我市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更大一步提升,全市“一盘棋”指挥调度机制做法得到省厅高度肯定,作为南通经验在全省推广。2023年大气环境质量异常预警处置,解决487件涉工业企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工地/道路扬尘、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各类问题,PM2.5浓度压降2.1微克,臭氧浓度压降4.6%;水环境质量异常预警处置,解决132件工业企业污染、水产养殖偷排、污水管网破损等问题,有效推进42个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如今,用“大数据”守护“大生态”的创新实践正在南通大地上演,数字化、智能化正不断拓宽南通绿色发展的路径。我们将持续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水平,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促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跨区域联防联治、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数据开放共享,让公众能够全面、及时地获取生态环境数据,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整体协同,多元共治,让通城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生活环境更舒心。

万华:

下面请唐宝清总工介绍如东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4.jpg


唐宝清: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为积极推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整合基层环境监测监控监管职能,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先行先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县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充分发挥数据基础支撑和创新引擎作用,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聚焦强化管理,各类监控设施全过程监督

如东局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加强管理,实现各类监控设施全过程监督。一是监测监控联网全覆盖。全县15个空气自动站,18个水质自动站,275家企业786个污染源点位,392家企业3617个用电监控点位全部接入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实现全地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二是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规范化。依据《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严格落实安装在线企业履行自动监测设施管理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监管职责,送法进企,指导新联网企业签订《如东在线监控联网企业环境主体责任承诺书》,筑牢高质量完成联网企业“五全”建设第一线。三是强化运维单位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运维管理质量。采用“监测数据+质控数据+流程日志+参数识别”方式,实现运维全过程留痕。常态化开展运维单位抽查、检查和比对监测,督促运维单位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自动监控设施规范运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及时上传。

二、聚焦分级分类,指挥调度全方位预警处置

如东局高度重视指挥调度预警处置,精心谋划,第一时间统筹部署,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将“监控、指挥、研判、调度、反馈、值守、督办、通报”等各环节责任科室进行明确,建立了由监控中心牵头,各相关科室、辖区分局配合的指挥调度体系,形成了“快速响应、平台派发、分级核查、及时反馈”的工作模式。一是按照水、气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预警分别由水、气科室负责人、辖区分局负责人组织现场核查处置,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带队,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市指挥调度平台进行反馈。二是针对如东环境质量现状,持续提升监管效能,制定《重点断面水质超标预警的响应与处置方案》,进一步提升预警办理质量。三是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原则,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记录好预警、跟踪、督办,处置各环节情况,并制作工作专报。

三、聚焦问题导向,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智慧化

着力推进环境监管智慧化与现有执法工作的融合,探索将“智慧化”建设作为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举措。一是通过指挥调度系统发现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固定证据,开展案件立案调查,指挥调度系统自2022年运行以来,共调度督办858条预警调度信息,均第一时间现场核查并在平台办结。2022-2023年,自动监控立案环境违法行为12起,移送公安2起,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通过超前预警和源头管控的方式实现水环境实时监控、异常报警、水质分析、动态化预测,保障如东县水质稳定达标。对于重点预警和重复预警的断面,及时对断面周边污染源管控情况进行现场巡查,通过溯源排查、加密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针对性谋划治本工程,有效改善断面水环境质量。三是大气环境管理从全域监控、预警预报、追踪溯源、指挥调度、落实整改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为解决如东县大气环境突出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有效解决了一批扬尘问题,提升了站点周边扬尘源管控水平,助力如东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下阶段,如东局将以提升自动监测监控数据质量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数据基础。一是重点对自动监测设备安装单位联网、验收备案、检定校准、数据传输、程序设置、运行维护、数据质控、异常标记等内容开展全覆盖检查,持续提升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规范化。二是对重点涉气单位和污水排放单位的自动监控设施数据比对常态化,对“五全”建设企业开展自动监控数据比对全覆盖,保证数据质量。三是强化运维单位监管,定期开展对运维机构专项检查。通过开展座谈交流,邀请专家现场教学,开展自动监测设施比对监测等多渠道方式,定期对运维机构进行专项检查规范第三方运维。四是加强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保证自动监测数据质量。定期联合监测站、社会化运营单位负责人对各站点运行情况及周边预防人为干扰进行巡查,确保各站点日常运行维护工作落到实处。

万华:

下面请何甜甜处长介绍今年以来水生态环境预警处置情况及相关典型案例;


5.jpg


何甜甜: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大数据资源支撑环境监管的作用,更加精准有效发现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累计推送水环境预警83条,其中II级预警48条,III级预警35条,主要为工业企业污染、水产养殖偷排、污水管网破损等问题,均已及时处置。水环境预警触发后,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站点周边及上下游污染源排查、加密监测、溯源分析等工作,市级生态环境部门针对预警断面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核查。下面由我介绍一下近期水环境质量预警处置典型案例。

一、人防技防结合,综合分析污染来源

通过全市142个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控预警,结合无人机、无人船、卫星遥感等天地一体监控先进技术装备,采用水基因溯源分析技术,开展靶向溯源、关联筛查,精准追溯污染来源,构建了“人防+技防”联动的环境监管新模式。2月3日8时,国考断面北凌新闸站点氨氮监测指标连续24小时监测数据超过Ⅳ类,最差值达到2.28mg/L,触发Ⅱ级预警。市生态环境局水处立即会同技术人员开展研判分析,发现氨氮伴随总磷同步升高,疑似降雨导致生活污染源下河影响所致。海安生态环境局结合研判结果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核查,经排查发现,本次超标为海安城区生活污水溢流入河影响栟茶运河后,再经过南北侧支流汇入北凌河。现场溯源发现海安恒泽水务污水厂和海安城北污水处理厂(惠泽净水)因设施老化,导致处理水量受限,部分生活污水溢流入河。根据溯源排查结果,市生态环境局向市委市政府做了专项汇报,并督促各地总结经验教训,编制污水处理厂网污水外溢问题专项应急方案。

二、数据异常超标,溯源找出偷排企业

利用水质预警线索发现并查处一批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对涉水企业形成震慑。根据九圩港沿线水质自动站数据,3月18日下午四点陈龙港站总磷小时值超标,总磷0.238mg/L,超标0.19倍。当晚通州局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开展沿河企业突击检查行动,通过红外摄像头探测到九圩港沿线有使用水泵的痕迹,进一步排查发现某单位使用水泵将沉淀池中的泥浆水向外抽取排放。现该单位因涉嫌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已立案查处,现处于调查阶段。

今年以来,市执法局针对重点河流断面周边检查涉水点位211个,发现指导企业改正各类环境问题111个,查处违法行为3件。

三、平台数据共享,提前开展污染管控

市县各级部门之间建立了联动互通、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断面水质、监测预警、潮汐水位、气象等信息,科学制定水环境治理举措。1月30日,如皋气象局预测未来2天48小时累计降雨量11~23mm,本轮累计降雨量58~109mm。如皋市第一时间发布水生态环境质量预警,相关区镇、部门协同落实科学闸控管理、预降管网运行水位、科学施肥、合理控制田间水位、开展重点排污单位排查等各项应急管控措施,减少了降雨期间的水质波动,断面监测总磷浓度同比同等雨量降低约3.4%。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区域水环境预警工作制度,通过水环境监测预警,落实地方治水职责,促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万华:

下面请郭炜处长介绍今年以来大气环境预警处置情况及相关典型案例。


6.jpg


郭炜: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今年以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充分运用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持续紧盯异常数据,积极应对各类污染过程,累计推送大气环境质量预警878条,其中Ⅰ级预警3条、Ⅱ级预警303条、Ⅲ级预警572条,主要涉及秸秆或垃圾焚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工地扬尘以及餐饮油烟等问题,均已及时处置,有效保障空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下面由我介绍一下近期大气环境质量预警处置典型案例。

一、上下联动,“五步工作法”助力科学治污。

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平台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指挥监测网络体系,微站、网格发挥“哨兵”作用,属地和部门发挥“监管”作用,执法部门发挥“铁拳”作用,通过“实时监测”—“超标报警”—“数据分析”—“指挥调度”—“核查反馈”五步工作法,不断提升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1月26日9时,国控环境教育馆站点PM2.5浓度连续2小时超过国控站点均值15微克/立方米,触发I级预警。根据“五步工作法”要求,预警信息通过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直接发送给核查一组大气处和属地生态环境局调查处理。属地局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核查,发现站点周边施工工地扬尘源、移动源污染问题突出,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叫停并督促整改,核查一组同步开展走航监测进一步核实处置情况,确保问题闭环管理。市攻坚办加大跟踪督查力度,交办问题清单和问责建议,要求压实属地监管职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二、创新机制,走航监测助力依法治污。

为充分发挥VOCs走航监测成效,实时跟踪企业整改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将日常走航监测一并纳入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海门经济开发区新安江路周边,VOCs峰值浓度为440.2μg/m3,周边VOCs浓度约111.4μg/m3,主要污染物浓度为二甲苯/乙苯337.9μg/m3,主导风向为东风3-4级,请海门生态环境局立即核查周边附近的南通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这是近日通过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对走航监测发出的预警指令。属地生态环境局接到预警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核查,发现该产业园内南通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底漆房正进行喷漆作业,配套废气处理设施正在运行,底漆房门窗敞开,环境执法人员于门窗处检测VOCs浓度分别为70.60mg/m3和2.127mg/m3。该单位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被立案查处。

今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以无异味园区创建为契机,以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为抓手,创新形成平台“派单”、部门“接单”、属地“买单”的工作机制,重点压降园区VOCs高值,有效化解园区异味扰民问题,持续夯实如皋、如东、启东、海门、市开发区等地化工园区整治成效,真正实现污染源监控和分析研判“一图全览、一网监管、一键调度”。

三、网格监管,联动预警助力有效治污。

为严查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增设PM2.5和CO联动预警,便于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来源。1月28日凌晨,某乡镇站PM2.5和CO小时均值分别上升10微克/立方米、0.3毫克/立方米,触发PM2.5、CO联动预警,属地生态环境局接到预警后迅速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安排乡镇值班人员开展现场巡查,核实发现站点上风向有一处农户偷烧屯留秸秆,当场制止并进行秸秆禁烧宣传教育,站点数据1个小时内恢复正常,平台调度与网格化监管实现有机结合。春耕、秋收时节,秸秆焚烧现象频发,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宣传工作,持续开展督查巡查,全力保障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中枢指挥作用,紧盯数据异常高值,强化数据分析运用,实现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有效治污,助力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万华:

下面,记者朋友们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

南通电台记者:

刚才提到,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分两期进行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完成,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能介绍一下二期平台的主要特色亮点吗?

胡飞:

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统一平台、数据共享为基本原则,打造省内领先的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系统二期是在一期建设基础上,在省、市政务管理部门提出的“一部门一系统”的总体框架下,立足本市生态环境治理需求与特色,推动“三线一单”运用、深化“非现场监管”需求、推进活性炭动态监管、创新执法理念、优化指挥调度体系等,进一步建设集“监测、监控、监管、协同、分析”五位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万华: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结束。如果记者朋友对发布内容需要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可以和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联系,由宣教中心统一扎口协调安排。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出席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