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实事进展
前几天,陈女士顶着烈日来到如皋市人民医院做残疾评定。根据流程,以前需要20个工作日,现在只需10个工作日,第二代残疾人证就会寄送到家,“只要我们‘跑’一次,又快又方便。”
近年来,如皋市残联聚力实施民生实事,积极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让残疾人的生活美起来、日子好起来,有力提升了全市残疾人“幸福指数”。
“家门口”助残:辅助性就业打开残疾人“幸福门”
干净整洁的宿舍、餐厅,多功能康复训练室、娱乐活动室,走进吴窑镇“德馨残疾人之家”,处处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我喜欢这里,有收入,还能收获快乐和自信。”患有肢体残疾的沈宏兵是附近的村民,妻子患有精神障碍,没有经济收入,生活举步维艰,“到这儿来之后,我和妻子都有了收入,精神也更好了,生活有了盼头。”
高标准建设“残疾人之家”是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也一直是如皋市残联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如皋在吴窑、东陈、搬经、白蒲等乡镇建设投用“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劳动就业、康复服务、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帮助残疾人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帮助残疾人搭建稳定的增收就业平台,残疾人之家积极与各手工制作厂家对接联系,为残疾人提供轻强度、零技术的来料加工业务,并在前期手把手指导手工活的详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方便残障员工“家门口”就业,他们还每天免费提供午餐。
目前全市已建成“残疾人之家”24家,现有540多名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人每天有序开展来料加工,每月每人最多可获得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最多跑一次:助残“一件事”贴心服务“零距离”
“轮椅也能像共享单车一样租用,这实在太方便了。”在如城街道孔庙社区广场的残疾人“辅具共享”租赁点,徐大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按照租赁操作流程,很快就领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
谈及生活中的新变化,今年81岁的徐大爷打开了话匣子:10多年前因意外导致双下肢残疾,开始使用轮椅,以前申请轮椅、拐杖等辅具的时间比较长,通常需要几个月;现在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领到自己想要的辅具了。
其实,这得益于如皋市残联从2020年起推出的“辅具共享”智能系统。根据规定,具有如皋市户籍、有基本辅具短期需求的居民和残疾人,或持暂住证1年以上的居民均可到“辅具共享”租赁(站)点就近租借,这也是市残联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亮点举措。
如皋的助残服务“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突出需求导向,通过助残事项梳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等方式,加快构建起残疾人证办理、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无障碍建设等助残服务领域集成联办机制,让残疾人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各项助残服务。
家住长江镇的刘女士长期在重庆市一家企业务工,由于身体残疾、路途遥远,本人又不能请假回来办证,便试着从网上申请办理残疾人,“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残联寄过来的残疾人证,现在的服务真是太到位了。”感受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带来的贴心便捷,刘女士大力点赞。
据介绍,助残服务“一件事”是“数据多跑路”“部门协同办”的生动实践,也是今后残联智能、智慧化的推进方向。如皋市残联负责人吴来平表示,将汇聚更多惠残助残服务事项,让更多残疾人感受办事的“线上速度”和“手心温度”,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无障碍改造:“一户一方案”为残疾人生活“锦上添花”
“现在上厕所有了扶手,走路也不怕摔倒了,真的方便多了,太感谢他们了。”作为残疾人无障碍项目受益者,不善言辞的老陈只是反复叨念着这几句话。
家住如皋市城南街道的困难残疾人老陈,因为中风丧失了大部分行动能力,生活起居基本由家人照料,最头疼的就是上厕所。一次困难残疾人家庭入户排查中,如皋市残联工作人员了解了老陈的情况,为他家“私人订制”了卫生间的无障碍改造,安上了坐便器和浴缸扶手,改善了居家环境,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据介绍,如皋自从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以来,遵循“一户一案、一户一设计”的原则,竭力为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无障碍的居家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共改造残疾人无障碍家庭831户,切实方便了困难残疾人,让他们生活更加美好。
多年来,通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一些残疾人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自主生活能力。如皋市残联负责人吴来平表示,将持续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助力残疾人“无忧”生活,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