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实事进展
新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平台,6万余名高龄老人纳入政府购买居家服务保障,创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区,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空调实现全覆盖,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最优……
近年来,通州区把民生实事作为头等大事,民生支出占比达82%,该区注重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加快完善多层次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焕新“菜篮子” 腾起“烟火气”
“自从新市场开业,我们都来这里买菜,一进来看见的是一个崭新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分区合理,进出都觉得很舒心。”9月12日,在金新街道沁园农贸市场里,市民陈女士一边采购一边高兴地说。
沁园农贸市场是在金新街道原世纪联华超市地址上新建的室内智慧农贸市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今年2月动工,4月完成建设,5月正式开业。走进沁园农贸市场,只见市场内环境整洁、地面干净清爽,鲜肉区、蔬菜区、水果区、水产区等功能分区布局科学合理,各摊位摆放整齐卫生。
在通州第一集贸市场经营副食品批发冷冻业务的商户邱训华则告诉记者,市场除了进行内部环境升级改造、摊位合理分区等基础施工,还完成了数字化智慧化升级,通过智慧溯源、智慧公示、智慧检测等方式保障了食品安全,还针对商户证照资质、投诉处理记录等方面,打造了标准化销售流程。“市场环境好了,买菜更公平公正,自然能吸引更多人来买菜,我们的口袋也能鼓鼓的。”
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大小商户的“饭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投入3000万元,结合市场原有特色,统筹推进全区近40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融入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长效化管理手段,实现了设施优化、环境改观、秩序改善等显著变化,让群众的小小“菜篮”拎出满满幸福感。
以路惠民兴业 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公司就在英雄大桥北侧、英五路南端,主要生产种子等农副产品,平时走英五路给石港五窑、如东送货。英五路拓宽改造好,会更方便我们运输通行,有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9月12日,南通双盛种业有限公司运输负责人黄彬指着公司门前日益便捷的英五路说。
原来,英五路是连接刘桥和石港的主要道路之一,过去,英五路路面宽度只有3.5米,道路狭窄,来往车辆会车不方便,不能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如今,经过提档升级,不仅英五路周边的企业产销两旺,沿线村(社区)还新建了粮食烘干仓储中心,用于粮食烘干、仓储和生产加工,增加了村营收入,富了百姓口袋。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围绕“四好农村路”规划,突出抓好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以打造“路通八方,州聚万家”服务品牌为立足点,加快农村公路提质增效。截至目前,通州累计投入农路资金超12亿元,新建及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近7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1座,实际管养农村公路3200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两条、省级“美丽农村路”2条、省级“平安放心路”3条。一条条农路提档升级,一个个企业傍路而建,一个个产业因路而兴,为通州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为节约资金、缩短工期、便利百姓出行,通州采用“四新技术”,对农路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同时,出台《南通市通州区路长制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构建镇区道路镇区管、乡村道路乡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举全区之力共抓、共管、共建、共享。
村卫生室升级改造 让百姓病有所医
“现在的卫生室环境好多了,设施也齐全,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就来这里看病。”9月11日,在金新街道金泰花园卫生室就诊的金泰花园B区居民顾奶奶告诉记者,她和家人2018年搬到金泰花园,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平时不大爱出门,但人吃五谷杂粮,哪儿能不生病,以前都要麻烦子女,看谁有空陪着去医院,现在在村卫生室就能看病,就医更方便了。
原来,由于年久失修,金泰花园卫生室出现了药房及其他室内吊顶渗水、脱落,墙面漏水,医疗设备老旧损坏等问题。通州对金泰花园卫生室进行了施工改造,不仅提升了内部环境,还添置了制氧机、输液椅、中频治疗仪等设备,卫生室服务条件与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金泰花园卫生室“旧貌换新颜”,是全区村卫生室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
村(社区)卫生室主要以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服务重点,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康复等“六位一体”综合性卫生服务,为百姓就医提供了便利。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对有瓷砖剥脱、门窗损坏、房顶漏雨、墙面霉变等情况的175家村卫生室,进行维修及标识标牌更新,又更新或增配了全区196家村卫生室的电脑、打印机和基本医疗设备等。截至目前,14个镇街均全面实施村卫生室维修改造,196家村卫生室增配设备、175家村卫生室维修均已全部完成。村卫生室提升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村卫生室服务条件与就医环境,切实增强了广大村民的就医获得感和安全感。
为随军家属科学规划岗位 提升军人家庭获得感满意度
“现在不论是回老家,还是去老公那里都更近了。”新学期开学,新入职通州区金郊初中的老师姚靓正式上班了,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及数学任课老师。她表示,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辜负组织的关心关爱。
姚靓是驻如皋空军某部队军人葛明新的妻子,大学毕业后考入镇江丹阳某中学任职。结婚后,小两口一直两地分居。
今年4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明确随军家属按照“就地就近原则,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安置”。通州区政府办统筹协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人社局、教体局等单位,将军人所在部队驻地非通州的军属姚靓安置到离家最近的通州区,结束夫妻两地分居生活。
落实好军人优待政策、安置好随军家属,把军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办好,2023年以来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开设“绿色通道”,在充分考虑学历背景、任职履历等基础上,为随军家属科学规划岗位,力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建立军人家属解难帮困协调机制,制定了军人家庭福利待遇一览表,让随军就业、家属就医、子女教育等事项一目了然、即有即办,持续提升军人家庭获得感、满意度。
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让老百姓找工作更方便
“经过回访,季玉娟女士已经在企业就业了。”昨日,在通州金新街道万达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吴梅介绍,季玉娟是7月中旬逛街途中看到万达的就业服务站,咨询是否可以免费介绍工作。
“她得知我们是政府建的就业服务站,当场就很安心地坐下来进行求职登记。”吴梅回忆道,季玉娟已55周岁,想找一份保洁工作。通过服务站招聘滚动屏幕匹配,吴梅现场为季玉娟推荐了维景国际酒店,但是因为年纪偏大,被拒绝。随后,吴梅又想起前几天在网格群看到的工厂保洁招聘信息,当即打电话询问确定信息的真伪。经过吴梅的沟通,对方让季玉娟第二天去工厂看看。现在季玉娟已经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以来,通州有效整合资源要素,打造“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站,让来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各类招聘就业信息,还能了解到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相关政策,并享受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万达商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是今年上半年通州建成的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之一,也是南通首家建在商圈的服务站。“服务站自今年3月建成以来,工作日日均接待来访群众超20人次,共计服务790名灵活就业人员,帮助30多人实现上岗就业。”吴梅介绍。
截至目前,通州已建成9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切实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居民“家门口”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