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的寒意袭来,但是全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温暖秋冬”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日,江苏城市频道《德行天下》走进南通,专题报道如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字”系列的魅力。
不久前,“道德的力量”新时代江苏先进典型事迹巡演在如皋市平园池村村民大舞台温情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而在舞台的另一侧“村味儿”浓郁,正热闹地过着当地特有的“村节”:长长的文明实践市集上,以“村花”“村草”“村菜”“村播”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摊位整齐摆放;在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中,百姓自导自演的“村舞”“村秀”轮番闪现;“村运会”上,搓麻绳、运南瓜等各类农事比赛项目陆续开赛,好不热闹。
在如皋,一场以“村字IP”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实践正蓬勃兴起,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因地制宜,解锁乡村“流量密码”
问起吴窑镇立新社区内的最牛产业,“养蜗牛”三个字是居民们口中的高频词。
2020年,江苏聚威蜗牛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在立新社区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发展为含蜗牛养殖及蜗牛酱、蒜香焗蜗牛等系列食材产品的综合性公司,带动了周边50余户居民就业。
为进一步提升立新社区的知名度,助力乡村振兴,立新社区立足当地蜗牛养殖产业,打造文明实践特色“村字IP”——“蜗小白”。这一形象不仅为社区引流,还与乡村景观、公益广告相融合,美化了乡村环境。如今,立新社区通过“蜗小白”串联起多个项目,推出了“小村漫游”模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轻旅游”“微度假”。
去年,如皋10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争相为村民们办一台精彩纷呈的“小村春晚”,成为当地首个火热出圈的“村字IP”。今年,如皋继续深挖348个村(社区)自身资源“宝藏”,鼓励群众做主角,全民参与,推出了一系列蕴含“村味儿”的文明实践品牌。从“村花”“村草”到“村酿”“村BA”,再到“村歌”“村秀”“村播”,这些高度本土化、富有活力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村字IP”,不仅吸引了大量流量,形成了独特的“出圈”效应,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通过召开文明实践站长培训会,招募文明实践指导员与实践站结对共建,精准提炼村级本土‘资源富矿’确定‘村字IP’。”如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海丽介绍,在如皋每个村(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村字IP”,这些IP成为了乡村发展的“流量密码”,让每片土地都散发出独有韵味。
“一村一IP”,成为解锁乡村独特魅力的生动写照。江安镇以篮球、足球运动为触点,推出“村BA”“村超”等IP;东陈镇打造“徐湾梨”特色IP,让梨子变成了“金果子”;九华镇龙舌村立足艾草种植产业,拓宽思路,让艾草变成了“金钱草”;如城街道钱长村则以草坪产业为核心,打造“草坪村”IP,用绿色发展书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数字赋能,美丽乡村 “云”上跑
眼下,正是吃如皋白萝卜的季节,如皋磨头镇丁冒村打造的读蔬馆内,搭起直播基地。直播间里,文明实践员化身助农先锋,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我们如皋白萝卜是地方特产,香脆可口,一口咬下去根本停不下来。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小黄车里看看,谢谢大家。”
今年,磨头镇围绕特色产品走上“云端经济”赋能,创新实施“村村夜播”培育计划,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0余场,通过双线培育成功孵化了近50名优秀的电商主播。每天下午4时,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直播的“村村夜播”准时上线,200多场“村播”吸引观众超50万人次,14个村(社区)抖音账号粉丝破千,“流量”成功转为“留量”。
数字技术的赋能,为如皋的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在城南街道新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员们同样化身带货主播,为该社区的特色产品大葱、无花果干等进行线上推荐、销售;下原镇的抖音助农直播带货“三农”达人吴苏农参加“首届地铁蘘荷集市尝鲜会”,短短几个小时的直播,实现下原蘘荷品牌曝光近百万次/日,视频累计浏览200万人次,带货直播全网观看量超20万余人次。
“通过这种直播带货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了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让产品与地方联结更深,产品也成为了社区的‘IP’‘符号’。”新华社区文明实践员余杰介绍。
一个又一个乡村带货主播出现的背后,是如皋推出的“村播”领头人培育计划。通过开设文明实践员主播技能提升培训班,举办“抖in田园生活节·村播燃动新时代”“电商孵化促振兴”等文明实践活动,如皋搭建起一个个展示乡村特色、传播乡村文化的舞台,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效益,也助推了农村面貌的喜人变化。
火热“村赛”,赛出快乐和精气神
11月上旬的龙游湾畔,一场别开生面的“村跑”活动火力全开,吸引了众多跑步爱好者和周边居民的参与。“奔跑在乡村的赛道上,既可以欣赏到沿途的乡村风光,也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活动奖品是长江镇的特产,我赢了螃蟹和藕,晚上回去做大餐。”长江镇居民唐小琴高兴地说。
一张小板凳,一堆稻草,村里的大爷大妈们比赛谁搓的绳子又长又结实;一辆辆独轮车装满刚挖出来的芋头、红薯,大叔大姨们推起来往前冲,看谁推得又快又稳;穿着花袄,挎上菜篮、扛起锄头,村民大舞台变村民秀场……趣味横生的“村运会”、笑声浩荡的“村秀”,在越来越多的村子上演。
赛出农趣、比出农味、展出农貌,一个个从土里生根、在村里发芽生长的“村字IP”,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还让外界看到了乡村生活的多姿多彩,为乡村注入了更多的发展活力。
村赛可以凝聚人心、提振信心,也是破解“后进村”逆袭的密码。露天球场、草根球队、专业解说、锣鼓喧天。今年夏天,一场场精彩的“村BA”,不仅让如皋市城北街道陆桥村再现万人空巷的场景,也让这个小乡村借力“小篮球”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阔步”,去年在如皋村级综合考核排名前移150多位,今年已跻身城北街道第一方阵,实现“后进生”到“优等生”的成功逆袭。
乡村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特色美食等的集合体,以打造村字IP为抓手放大村庄特色,如皋正从当下的审美与市场诉求中为城市发展创造具有引流能力的记忆符号。“从产业、产品到文化活动,在如皋,‘村字IP’正为乡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资源,逐渐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新质力量。”如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炜龙说,持续擦亮“村字IP”,如皋将在不断涌动的创新热潮中,描绘一个更加活力满满、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
日报记者 陈嘉仪 通讯员 章志辉 许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