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权威解读

畅通乡村振兴的“金融血脉”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7

□张裕新

近日,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印发《南通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全市银行机构、支付机构将全面实施支付促进农村消费“提振工程”等六大工程,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加速资金周转,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升级,进而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持续深耕支付服务领域,不断深化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一些限制农村支付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一方面,农村地区涉农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因受边际成本、效益指标等影响,持续投入意愿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风险防范意识较弱,风险承受能力偏低。尤其随着新型支付方式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电信诈骗、信用卡盗刷等风险不容乐观。农村支付亟待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坚持精准管理。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农村地区承担着代理支付的职责,打通了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最后一公里”,是支付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目前,个别地区存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布局、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的问题。要以合理布局和规范管理为发力点,做精做细助农取款点管理。依据供需关系,动态调整助农取款服务点准入退出。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真实了解助农取款服务点发展现状及农民支付需求,按需撤销、缺位新建,有效匹配支付服务供给与金融业务需求;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模式。

打造数智平台。立足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新发展阶段,积极推动支付结算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有效延伸。在支付结算服务方面,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交易场景及实际结算需求,创新支持多种定制化的支付服务解决方案,从土地流转到农业产、供、销全链条,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要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做好老年人支付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乡村孤寡、高龄、空巢老人存取现金、支付结算、用餐难等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助农取款服务点基础网络作用,畅通农村地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推进“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便民服务”融合发展。

推动宣传普及。有了好的金融产品,还要提高农村金融的可得性,推动金融政策落地见效。要培育一支既懂金融又懂“三农”的工作队伍,把惠农政策宣讲好、把金融知识普及好。常抓不懈开展支付结算宣传活动,帮助基层群众“学支付、懂支付、用支付”。建立以基层银行网点、助农取款服务网点为主的宣传阵地,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等村镇群众活动点拓展金融教育宣传覆盖半径,广泛借助老百姓常用的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和“金融进乡村”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还要加强农村支付服务风险防控,保护农村居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