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评论观点

正视短板,织密医保服务安全网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顾杭娟

近日,江苏省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免申请、即时办”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参保人在跨市就业时无须奔波,系统即可自动完成医保关系转接、缴费年限累计与资金划转。这一看似细微的技术优化,实则是我国医保服务从“保基本”向“优服务”转型的生动注脚,让民生温度在数据流转中传递。

医疗保障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始终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发力。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让“老人看病能用子女账户”成为现实,到“好孕新政”为困难群体就医注入信心;从医保服务站推行“一站式联办”机制实现报销“出院即结”让群众报销“最多跑一次”,到人工耳蜗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为听障家庭点亮希望,这些改革举措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民生福祉的浩荡江河。截至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较2020年增长44倍,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医保惠民路上的短板仍需正视。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基金收支差异影响,区域间医保待遇差距尚未完全消除,部分流动人员跨区就医时仍面临报销比例不一的困扰。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问题,正如一些乡镇卫生院面临的人才流失、设备老化困境,有的村卫生室仅余老村医坚守,导致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不得不长途奔波就医,既增加负担又加剧大医院诊疗压力,与分级诊疗初衷存在差距。

破解痛点难题,方能让医保红利公平普惠。针对区域待遇差异,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医保报销标准逐步统一,让流动人员就医更有底气。面对基层服务短板,应通过定向培养人才、专项投入更新设备、提高基层报销比例等举措。在服务优化上,要持续打破信息壁垒,扩大全国医保数据共享范围,让“无感办理”覆盖更多场景。更要筑牢基金安全防线,通过科学监管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医保改革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民生实践。从江苏的“免申请转移”到全国的跨省直接结算,从集采药品的价格下降到创新药的医保准入,每一项举措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护全民健康,需要政府部门精准发力、医疗机构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协同参与,以群众需求为标尺持续深化改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医保这张“安全网”的每一次织密,都是对群众期待的有力回应。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当便捷服务触手可及、待遇差距逐步缩小、基层能力持续提升,这张保障网必将更牢固、更温暖,让健康福祉公平惠及每一个人,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