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誉
近日媒体报道,浙江省经过选派的首批100名文化特派员正式出发,走进基层指导服务。这批文化特派员主要来自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负责承担“1+1+N”系列工作,即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N项工作任务,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等七大类。其服务周期为两年,每年要驻乡镇(街道)100天左右,每个月至少要赴基层指导服务一次。
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是加快人文乡村建设、助力“千万工程”的牵引性抓手、基础性支撑,也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市委书记吴新明在我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动员大会上指出,要突出塑形铸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涵养文明乡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提升乡村优秀文化感染力。
浙江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值得我们借鉴。通过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发挥优秀文化人才促进基层文化建设的作用,让文化融入乡村生活,让文化产业激活乡村资源。
乡村是文化的富矿,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作为深入基层的文化传播者,文化特派员应成为点亮地方文化发展的一盏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激发本土文化活力,引导更多村民自发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并通过挖掘本地资源、本土人才,增加活动频次等,让文化在乡村生根发展。在工作中,文化特派员不仅要身到,更要眼到、心到,通过“摸需求”“送服务”“种文化”“立品牌”,紧扣乡村文化建设难点堵点,聚焦满足群众需求,实现“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
文化特派员要突出以文惠民,常态化提供理论宣传、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展览展示等惠民服务,让群众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做主角、当“民星”;突出以文兴业,注重打造区域文化品牌,谋划具有区域特色、本地特点的文化产业,以文化发展促进增收致富;突出以文润村,通过文化赋能,打造一批“打卡点”,呈现乡村环境之美、活力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文化特派员的工作直接面向基层、服务农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特派员并不容易。文化特派员必须有热情、有志向,懂农村、爱农村;要有想法、有情怀,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要努力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文化服务的暖心人、乡村建设的用心人。文化特派员在做好日常文化服务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派驻村实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