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2021年,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该事项全国仅9家、全省唯一。
南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围绕“江风海韵,现代都市”的定位,南通市坚持“三生”融合,“三沿”联动,全域彰显江风海韵花园城市风貌,全面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
大力建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
以“青绿”作底,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南通一诺千金。
初夏的南通,漫步江堤,绿润两岸;远眺江中,江豚逐浪,白鹭翻飞,蓝天白云的美景触手可及,这是老百姓真实可感的生态环境变化。出门见绿,移步见景,美丽的背后是涓滴的努力。
近年来,南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市发改委协同各部门,以南通港的整体搬迁、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引导沿江数百家散乱污企业有序退出、腾笼换鸟。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拆迁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清理沿线港口货运功能地带和修复岸线12公里。“化工围江”专项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成为典范,重现了“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的美景,成为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还建成了南通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视察,对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点赞五山发生“沧桑巨变”,让人“流连忘返”。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美丽南通建设,立足资源禀赋,传承江海文化传统和百年田园城市理念,放大“一座南通城、半卷江海诗”特有优势,塑造可观可感、独具特色的美丽名片,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市发改委研究制定了美丽南通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总体规划,以“六美”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美丽南通建设的有效举措和体制机制,让美丽南通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
美丽南通建设和长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引发央媒多次关注。今年1月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长江经济带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南通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特色示范段建设成效精彩亮相。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好生态,已成为南通集聚优质项目的“金字招牌”,优质项目又进一步推动南通绿色发展。船舶海工等支柱产业、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正在加速汇集。
得益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南通处在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跨越赶超的重要窗口期。重大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南通市重大项目数量、开工率连续6年全省领先。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碳排放量提升、能耗增加等压力。如何有序实现“碳达峰”目标,考验“南通智慧”。
近年来,南通持续推进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建设。2021年,2家绿色工厂、4个绿色产品被列入工信部第六批绿色制造名单,海安高新区成功申报国家绿色园区,全省仅3家。13家企业成功申报第二批省级绿色工厂,入选数列全省第四。中远川崎、双弘纺织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入选数占全省四分之一。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10.79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量的56.10%,同比增长88.10%,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近600万千瓦,南通市和如东县分别是国内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地级市和区县;累计发电114.11亿千瓦时,占全市总发电量的25.45%,同比增长42.75%。控煤成效显著,2021年底,全市规上工业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较2016年同期减少325万吨,通州区实现规上企业煤炭零消费,如东县、海门区、启东市实现规上工业非电行业煤炭零消费。
“十四五”期间,市发改委成功对接将6个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全部纳入国家试点,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近海海上风电项目规划空间和深远海项目试点示范,不断拓宽新能源项目发展空间。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需求,也激活了相关产业。围绕海上风能、高效光伏制造、智能电网、生物能源等重点领域,南通市培育了一批能源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同时依托市级层面绿色发展政策,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轨交装备等附加值高、具备绿色“底色”的“种子”产业。
南通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深入研判全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碳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高质量发展,严格项目源头把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持续抓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小到废旧电池,大到工业生产资料,各种从生产生活中“退休”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纷纷走上了“再就业”的循环经济之路。
在南通,循环经济发展势头正盛。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南通要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废物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持续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十三五”以来,南通带动和促进了一批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循环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十三五”累计完成投资达331.5亿元,竣工项目70个。市发改委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17家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省级园区全覆盖的目标。其中,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完成改造任务,12个中央财政资金补助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59亿元,于2020年4月顺利通过省级预验收,10月通过国家验收。2021年7个项目获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超亿元,获得资金支持项目的数量与额度全省领先。
产业更优,江水更清。作为“江苏新增长极”的南通,正不断探寻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减排和发展、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三重关系,算好项目投入、产出、用能的“细账”,全市碳排放的“大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账”,把推动绿色发展的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日报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
日报通讯员 杨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