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由市科技局主办的第六届“通创荟”科技创业大赛第一阶段落下帷幕。来自成长企业组、初创企业组、团队组三个组别的145个项目,在决赛中展示创新理念、产品优势、市场前景。经过激烈比拼,76个项目晋级省科创大赛行业赛,晋级数全省第二。
作为我市规模最大的双创大赛品牌,“通创荟”近年吸引项目报名数屡创新高。今年的大赛中,一批高成长性、创新性企业脱颖而出,其中30多个项目收到创投机构“橄榄枝”,创新成果转化再添新动能。
有效报名数创历史新高
“通创荟”是市科技局于2016年打造的一个双创服务品牌,经过多年精心运营,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覆盖最全的双创赛事。本届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1640个项目注册,经资格审查,有效报名数达1378个,较去年增长23%,居全省第二,创历史新高。
比博斯特(江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今年刚成立的企业,公司负责人刘晓辉说,企业致力于为全球汽车市场提供智能底盘核心零部件、底盘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服务,此次参赛,一方面是展示企业风采,另一方面想提高融资成功率。“通过大赛,我们能够接触到政府、企业、创投机构等多方人脉,有助于积累更多有效资源。”
本届大赛实现多行业覆盖,进一步扩大了创新创业“朋友圈”。比赛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6个行业类别,覆盖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吴永峰介绍,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代表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方向。
对参赛企业,市科技局多形式支持,准备了奖金、双创补贴、科技金融、银行授信、落地支持等政策。大赛面向全市报名参赛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设立南通科技创业大赛奖,团队组、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的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的奖励。市区报名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在通落户)进入市大赛决赛、省行业赛的,未来一年内单次获得融资超过2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20万元的配套资助。
比创新性,看成长性
晶圆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料。“我们自主研发的晶圆切割刀片沉积前除油技术,能够解决晶圆精密切割环节的技术难题,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实现国产化替代,赋能国内半导体企业竞争力。”比赛中,来自南通伟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朱恺华将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点一一道出。作为一家专注于为半导体、光通信、新型功能材料等行业精密切割工序提供配套产品服务的企业,伟腾半导体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赢得评委注目,以优异成绩在成长企业组名次领先。
本次参赛主体涵盖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教师等创业团队,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上海、苏州、无锡等市内外创业团队参赛。
像伟腾半导体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拼的是创新性和市场前景,而高新技术企业比的则是引领性、高成长性。江苏惠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替代溶剂胶的环保复合胶黏剂,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产业链,解决高分子材料卡脖子难题,以国产代替进口。作为一家高企,惠沣环保科技带来的这一参赛项目直接获得省先进碳材料专项赛晋级名额,被评委寄予厚望。
创业团队比创意、比“智”力。最近刚刚落户南通创新区的元始天工团队,聚焦模型开发管控一体化工具云系统、行业机理模型定制软件开发,产品服务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能源、精密制造等工业领域,将有效降低传统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成本,推进工业智能化升级。现场,该团队也得到投资机构的充分肯定。
30多个项目收到“橄榄枝”
经过六届比赛的持续打造磨合,“通创荟”积极营造科技创业氛围,弘扬科技创业文化,已成为我市常态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科技企业成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舞台。
大赛为参赛企业打造了创新链与金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圈,推动银行、投资等各类机构的社会资本向创新创业聚集。本届比赛有10余家创投机构和金融机构受邀参与,已有30多个项目通过比赛收到创投机构的“橄榄枝”,部分已经展开实际对接。
由留美归国高层次人才创立的南通迈铂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半导体过滤材料,此次凭借自有微滤膜的独特成膜技术及改性技术项目拿到了毅达资本意向3000万元的融资。“这次在半导体领域的参赛项目亮点纷呈,体现了‘专精特新’的方向,其中,迈铂瑞是我尤为看好的一个。”毅达资本合伙人刘峰说,该技术长期为国外垄断,国内能做到0.1-5μm(微米)过滤精度的企业凤毛麟角,而迈铂瑞就是其中之一。
“能够获得投资机构青睐,也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迈铂瑞研发总监郁博士介绍,公司其实是在原有的医药和红酒等饮料领域过滤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拓展了在半导体领域应用的系列产品,而这个领域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未来企业将在该领域持续深耕。
“下一步,我们将举办创业训练营,组织项目辅导、融资对接、产学研等系列活动,通过深层次服务帮助参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吴永峰表示,市科技局将进一步通过大赛打通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藩篱,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持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风险,吸引优秀创业团队落户南通,推动企业最新创新成果在南通转移转化,持续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报记者 沈雪梅 王玮丽
日报通讯员 顾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