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跑者”,更是承担着培育壮大经济的使命任务。
今年,海门有5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创历史新高。到目前为止,海门全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不断壮大的“小巨人”队伍有何特点,他们如何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海门如何扶持这些企业?记者对部分企业进行了探访。
深耕细作,“小巨人”释放大能量
日前,记者走进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台机器正满负荷运作,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随着今年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司生产的航空导线、电力光缆、电力导线等各类产品的市场销售又迎来新的增长高峰。
光缆起家的通光集团,30多年来专注“一根线”。近两年来,该集团旗下两家企业获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今年又有一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今,集团已是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10强企业,今年应税销售有望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通光集团的成功得益于在主业领域的深耕细作。而在海门,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江苏乘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光电行业用涂层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其主导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荷兰DSM等国外产品,逐步取代欧美等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起,就专注糖浆剂、混悬剂、滴眼剂生产、销售,经过十多年发展,企业多款药品已在全国30000多家连锁药店上架销售。
聚焦主业、持之以恒才能做大做强。翻开海门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这些企业大多心无旁骛做实业,踏踏实实搞制造,数据显示其中80%以上企业深耕细分行业超10年。正是海门企业对于产品“专精”的执着,让“小巨人”得以释放更大的能量。
寻求创新,制造业向高端升级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把众多的‘专利’变成‘标准’,从而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上周,记者来到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仇云龙欣喜地介绍,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管分技术委员会行业标准审定会上,由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牵头修订和制定的两项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审查。
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核电、石油等国家大型能源工程用不锈钢、合金钢、碳钢、高镍耐蚀合金等无缝钢管的研发及生产销售。作为一家已创办30多年的民营企业,公司坚持“以质取胜,以精立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推动行业迭代和进步。
如果说对行业深耕细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那么技术创新则是企业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的关键“密钥”。今年刚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江苏金由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和制造聚四氟乙烯纤维及过滤料的企业之一。近些年,企业始终坚持每年将超过销售额的3%以上资金用于产品自主研发与创新投入,获得各项专利授权36项,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自1986年成立起,就专注生产造纸脱水器材,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苏省院士工作站,公司多项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中国专利优秀奖等,产品均为知识产权专利转化产品,转化率达100%。
厚植沃土,孕育更多“单项冠军”
“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将用于扩容新的土地和厂房,满足生产和研发的需求。”江苏慧聚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面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海门组织融资对接活动,让企业“轻装上阵”。
近年来,海门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年度培育计划和目标。通过联动区镇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摸排,遴选出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培育企业,建立“2022-2024单项冠军和各级专精特新提档升级培育库”,分档次、分类别开展“梯度式”培育,目前共建立4个培育库。
同时,海门出台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一揽子政策,通过奖励激励、要素保障等给予重点扶持。建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沙龙和联席办公机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问题诉求快速受理、转办交办、协调会办、及时反馈、公开评价的“一站式”闭环解决机制;针对企业申报中出现的问题,建立拟培育企业问题诊断清单,分区镇、分批次开展拉网式走访调研,为企业制定“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计划,给予扶持和帮助。
“海门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力度,强化金融扶持,引导有能力、有技术的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之路。”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表示,下阶段海门将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扎实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扩量提质,进一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劲。
日报记者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