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学与思

立足地方实际 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12

□马欣宇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强大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南通,市区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南通全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满堂红”,建成苏中苏北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继续砥砺前行,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弘扬地方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展示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来南通考察时,赞扬张謇是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留下的文化遗产和以爱国主义为鲜明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南通的文化品牌。新时代,可以聚焦“张謇精神”,弘扬南通地方文化。利用现代媒体和技术手段,创新文化展示方式,使张謇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张謇精神以更加吸引人的方式呈现给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不仅能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还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张謇先生在生活中注重道德修养,可以通过鼓励公民参与社区服务,构建更加和谐的社区环境。如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居民参与环保、敬老爱幼等活动,让居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此外,将“张謇精神”打造为南通的城市品牌,通过国内外展览、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等方式,将张謇精神与城市的现代形象结合起来,构建南通对外的先进文化展示窗口,提升城市影响力。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南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推动地区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对南通在革命斗争与建设时期形成的爱国、拼搏、团结等具有红色文化特质的资源进行系统挖掘和研究,包括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与革命历史相关的地点和故事。整理这些资料,并将其开发成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还可以设计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旅游路线,例如可以创建“红色记忆之旅”,串联南通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地点,不仅为游客提供历史教育,也能增加游览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可以引入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历史展示更为生动和引人入胜,让游客能够“亲历”历史事件,增强体验的沉浸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包括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例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等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与国内外旅行社合作,吸引更多游客。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南通的历史文化,也能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投资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和文化中心,为市民提供学习和休闲的场所,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互动活动,提高公众的文化参与度和文化满足感。还可以在城市公共空间引入彰显南通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如雕塑、壁画和临时艺术装置,这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激发市民对艺术的审美和欣赏。此外,可以把这些项目打造成社区互动的平台,增强居民间的交流,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形式,增加关于南通地区文化历史的教育内容,使市民更好地深入了解南通。南通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刺绣、扎染、蓝印花布、色织土布、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但是在地方非遗文化品牌塑造上较为滞后,应依托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立足分众化、多元化需求,在打造和传播城市文化品牌及旅游形象上下功夫。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扩大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例如,以虚拟博物馆、在线艺术展览和数字图书馆等形式,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方便、快捷地获得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满足感和获得感。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