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要闻

制造业创新转型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全区新增高级技师854人——
培育“通州工匠” 振兴实体经济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2-07-04

17日,记者见到南通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小木匠”傅泽勋时,他正忙着准备木工国家标准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让员工了解标准,按照标准操作,才能不断提高技能水平。”6月初刚被授予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傅泽勋是位“95后”中专生。短短十年间,他从一个机电专业的外行成为屡屡斩获国内外技能比武奖项的“江苏工匠”,并带出数百名徒弟。

“傅泽勋是年轻技工中的佼佼者,也是我们众多技能人才中的一员,我们生产制造共有36个环节,400多道工艺中,环环相扣,是他们让我们民族品牌走向了国际。”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钱海强表示,只有高技能型的人才才能做出高品质的产品。近年来,亚振家居瞄准高端家具制造,培养了一大批“通州工匠”,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亚振成为我国家具行业内,唯一一家登上过五届世博会的企业。

近年来,通州区着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在推进“制造强区”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区制造业“贡献大、扎根深、质态好”。2021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0.4亿元,占比41.9%。被认定为江苏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制造业创新转型,人才是关键。通州通过大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制造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占比约为28%。

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五年制高职为主的专业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主动对接通州三大地标产业和“一主一新”产业布局,建设智能制造、现代建筑、现代家纺三大专业群。此外,学校还与深南电路、生益科技等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设立工业机器人班、数控加工及产品检测班、电气设备与运行控制班……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潘国华表示:“因为契合企业发展需求,‘上岗即上手’是常态。”

除了学校,企业成为通州“蓝领”提升个人职业技能的另一个通道。南通亚振家居把技能传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2018年成立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傅泽勋也凭着扎实的技艺技能摇身变成了基地的主教练。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脱颖而出,陆宇、白李华、徐李财、沈苏贵等人入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陆宇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第三名,许世铭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住建部全国选拔赛二等奖……

近年来,通州区先后出台毕业生见习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委托培训机构以及校企合作培训等多种奖补政策,打通“工匠”技能提升发展通道。今年以来,通州区已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609人次,发放补贴金额251.47万元。

5月,通州区正大农药厂、万达广场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组织员工参加“新型学徒制”电子商务培训班。“新型学徒制”是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方式,培育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这类培训模式学习的是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即员工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州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朱杰介绍,学员取得相关证书后,政府还将补贴4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资金,“自2020年至今已有超600人参加‘新型学徒制’技能培训。”

通州区还组织产业工人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举行争当“金牌工人”、争创“工人先锋号”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仅今年以来,通州区就新增高级技师854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创新创造的能力。

以产业育人才,用人才兴产业。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通州区首家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企业。企业可对纺丝工、起重工、电工、钳工等七个工种进行自主培训、考试。截至目前,已成功组织开展41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合格发证1935人。一批“专精尖”的工人脱颖而出,与企业相互成就。2021年,恒科销售额达102亿元,纳税3.3亿元,净利润9.2亿元,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行业前列。公司副总经理庾夏良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企业的销售目标是150亿元。

日报记者 黄艳鸣 通讯员 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