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两会观察>列表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切实增强发展动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并从“集聚创新资源、壮大创新主体、做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进行了专门部署。会场内外,“创新”成为热点话题。
协同发展,做强创新载体
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主力军”,也是集聚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的“聚宝盆”。报告提出,要做强创新载体,推动沿江科创带“一核四区多园”协同发展。
市政协委员赵玉峰说,对此,市科技局已经排出年度目标任务。首先是强化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推动高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力争高新区全省综合评价排名平均再进2位。“高新区是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市科技局正在对全市包括高新区在内的园区进行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给园区未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导向。围绕沿江科创带打造,提升各个园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度,真正发挥出“一核四区多园”的功能作用。
重大研发平台,是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赵玉峰介绍,目前我市正加快建设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我市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定位梳理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同时,力争纳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推动南通乃至全省、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发展。今年,市科技局还将推动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转型,力争各个园区均围绕重点产业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孵化链条,解决一些项目、企业要毕业时无处可去的问题。
报告特别指出“提升南通创新区科创策源地水平”,市人大代表丁锋深受鼓舞激励,也倍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创新区将牢记使命职责,持续聚焦研发平台、创新生态、孵化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投入、项目招引和区域联动,以创新浓度和经济能级的提升不断夯实服务沿江科创带建设的策源能力。
“我们将以战略定力强化研发能力建设,以生态思维强化科创项目招引,以开放格局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丁锋说,将坚持服务主导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精准规划布局公共研发平台,集中力量办好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进上海交大南通基地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微纳加工平台、光栅实验室和众创空间、孵化器、中试基地建设;积极打造“万事好通、E通百通”营商服务品牌,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建好数智亲商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企业人才“双周面对面”活动,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助推科技招商,加快形成科创型项目集聚之势,持续提升创新经济能级;通过积极建群入圈、注重跨江融合、推进国际合作,聚焦沪苏,深耕京深,加强与省产研院、上海科学院等机构开放合作,大力度承接科创要素转移转化。与此同时,深化市域协同,进一步探索与沿江科创带四区八园联动机制,加快形成“研发在创新区,产业化在开发园区”的格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辐射服务能力。
引培并举,壮大创新主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成果转化的终端。报告提出,今年要壮大创新主体,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优势产业领军企业研发机构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
如何壮大创新主体?“引培并举!”赵玉峰思路明确:一方面,大力度招引“有高科技含量、有高层次人才、有高成长潜力、有社会资本关注”的“四有”型科创项目,全年不少于600个;另一方面,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开展“揭榜挂帅”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赋能,确保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超400家。
聚焦项目引培,各地真发力、出实招。春节后,如皋召开了全市创新发展暨招商引资出征动员大会,将2022年确定为科技创新“发力之年”。“今年,如皋市科创办将一手抓高企培育提升,一手抓科创项目引育。” 市政协委员郭震寰介绍,一方面,打造“企升高”服务品牌,探索性建立“五位一体”服务体系,通过企业、镇区、科创办、专家和科技服务机构等五个关键主体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力促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另一方面,组建科创项目培育队伍,市镇两级共同发力,强化科技招商,充分发挥好已建科技孵化器和工业综合体作用,推进科创项目落地运营。
创新,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创新一直是企业的主题,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贯穿了醋化整个发展史。”市人大代表庆九说,此次报告旗帜鲜明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增添了企业创新的热情。醋化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与院士团队、高校团队、科研院所、国外技术团队等高尖端科研力量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平台,“我们将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改提升,实现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同时,在平台基础上进行新项目研究,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打造绿色、国际化的精细化工企业,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带动地方产业升级。”
内外兼修,优化创新生态
“我们的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已经在去年年底正式投入量产。”24日,市政协委员苏志乐告诉记者这个好消息。苏志乐担任总经理的江苏苏钏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通跨江融合“桥头堡”——苏锡通园区。落户前,苏钏先后考察过27个城市,最终被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所吸引,果断决定落户。“从项目立项、过渡厂房选址,到设备搬入、实现量产,我们在一个个重要节点上亲历了‘一站式服务’的苏锡通速度,见证了‘万事好通’的南通品牌。”目前,公司在柔性折叠屏技术领域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从加工设备、工艺方法,到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整合方案,为“一芯一屏”国家战略注入创新智慧。
令苏志乐印象深刻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优化创新生态”提出清晰路径: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放大创新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高速发展,借助南通出台的‘人才新政3.0版’‘放管服改革66条’等一系列政策‘升级包’,再加上苏锡通园区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有信心基于现有科研技术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在产品质量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主动接轨国际市场,融入大循环,沿着‘双碳’赛道加速前行。”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组建南通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创新发展基金。“创新发展基金采用‘母子基金’运作方式,重点布局三大方向,构建从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到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市人大代表王丽红说,科创集团作为创新发展基金的运营管理方,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一方面放大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政府资金使用的成本和风险。
王丽红说,锚定“吸引基金落户南通总规模4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总规模达30亿元” 的年度目标,今年科创集团将加大与头部机构、大院大所及上市公司的合作,围绕南通重点产业领域,设立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力争6月底前实现天使子基金在市区的全覆盖,年底形成实质性项目投资;打造“紫琅湖·科创汇”金融服务品牌,举办系列项目路演活动,为初创科技型企业与投资机构搭建合作的平台和对接的桥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日报记者 沈雪梅 王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