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两会观察>列表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高质量推进健康南通建设,实施全民健身战略——
提质加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27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公共服务是保证。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公共服务,深化“双减”全国试点;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医联体建设等5项国家级试点;开展全民健康活动,更新或新增健身设施1500件,新建健身步道40公里……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决心和力度。如何更好地将这些举措落到实处,记者采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业内人士。

让人民对教育更加满意

“聚焦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的目标任务,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教育事业发展,为‘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聚智添力。”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郭毅浩介绍,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化公共服务的要求,今年,全市教育部门将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双减”试点,全域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为全市“同奔共富路、建好幸福城”作出南通教育新贡献。

市政协委员姜树华表示,“双减”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事关整个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如何有效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还需加快健全‘双减’工作保障体系建设,让人民对教育更加满意。”

“全域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16万个。”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一工作目标,让南通通海中学校长孙鹏倍感振奋,在他看来,公平优质的南通教育可以让“新南通人”安心在通工作。“双减”的实施,获益最大的就是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双职工家庭。

优质健康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将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高水平守护全民健康,去年,我市还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市政协委员、市卫健委主任张兵介绍,今年,卫生健康系统将以构建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看好病、看得起病、加强预防少生病。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以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城市为契机,积极打造“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南通样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分布’,我认为这十分重要。”市人大代表、市一院麻醉科主任宋杰说,无论是通大附院、市一院新院区的建设,还是苏锡通人民医院的迁建,都体现了我市优质医疗资源的持续扩容和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建设医联体的目的,并非大医院去基层‘掠夺资源’,而是通过分级诊疗将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为基层医院输送技术和人才。”市政协委员、市三院副院长孙郁雨表示,该院将进一步把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更多医联体和医养结合机构,并利用智慧医疗手段,让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远程影像会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健康服务团队。

让市民随时都能体育锻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更新或新增健身设施1500件,新建健身步道40公里’,我认为很有必要。”市政协委员、市体育局局长江华介绍,我市早在“十三五”中期就已经完成了城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覆盖和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创建全覆盖。随着部分地区的健身设施已达使用年限,市体育局将在全市开展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工作,杜绝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确保市民健身安全。

根据省相关文件要求,我市在“十四五”期间要新增健身步道200公里,到“十四五”末,预计南通健身步道里程总数将超过1000公里。

“近几年来,最贴近老百姓的健身路径和健身步道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羽毛球教练、市人大代表顾小晶说,随着老百姓的健身需求进一步加大,现在市区的居民小区、公园绿地等地都有健身设施,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地安装健身器材,让老百姓随时都能进行体育锻炼。近两年,市区新建了很多便民球场,有篮球场、足球场和门球场,同时考虑到年轻人、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是名副其实的为民办实事。

“建议今后能建设更多的场地,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不同项目的锻炼,增强体质,让晚年生活更幸福。”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秘书长王苏敏说。

日报记者冯启榕 李波 沈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