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高新科技,为农村交通安全赋能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24

农村公路上,“发光道砖”替代了原先的漆面停车线,环境越昏暗车线越醒目;交叉路口的雷达预警设施能“感知”附近来车并发出预警;新材料“合金钢”护栏用料少、安全性却更高了……海门用“新”做好民生实事工程,持续升级乡村振兴农路样板——

GetAttachment (3).jpg

18日,海门区2021年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开标。今年,海门拟投入900万元,实施15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主要包括标志标线、警示设施等一些常规项目,及雷达预警设施、发光道砖铺筑等“三新技术”项目,预计11月底完成,持续升级乡村振兴农路样板。

精准治理,让重点路段成为“焦点风景”

海门滨江靠海,内河水系发达,全区农村公路中沿河路段比较多,安全隐患也比较突出。为此,海门交通运输局精准施策,通过在这类重点路段的沿河侧硬化路肩、设置护栏、安装道口警示桩、增加沿线绿植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沿河农村公路的“颜值”和安全性能。

“海门对我们农民的扶持帮助蛮用心的,这两年不但给造了水泥路,还帮河边都安了护栏。”海门区常乐镇培育村张女士一家是山东来海承包土地的大棚种植户,她说,“以前大人在棚里做事,小孩子就到处乱跑,路上车那么多,怪危险的。现在有了护栏,还给沿路都种上了树,好看又安全。”

GetAttachment (4).jpg

海门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海门计划实施沿河路段护栏工程35公里,是2020年实施里程数的3.5倍;计划对45条农村四级公路增补、更换一批安保设施、17条桥梁底下设置隔离栏,全面提升沿河、高堤、陡坡、急弯、交叉口等路段的安全防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交通事故,保证公路安全畅通和出行安全。

科技加持,用“新”护航百姓出行

“以前晚上经过这段路漆黑一片,开车也容易紧张,现在远远就能看到亮闪闪的提示,很有安全感。”经常驾车经过海门临江平中路的司机刘女士说。

农村公路,尤其是主线支线平交道口的夜间行车,视线不清晰是个困扰多年的重要问题。在今年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中,海门交通运输局创新使用了“发光道砖”“雷达预警”装置以及“合金钢”护栏等高新科技产品。

“发光道砖”替代了原先的漆面停车线,无论晴雨能主动闪烁光线,越是周围环境昏暗越是醒目,驾驶员在二十米开外就能看到提示,并且及时作出反应;在机耕道口、主路双向安装的“雷达预警”装置,当支路有车辆或行人汇入时,根据支路的雷达检测信息,在主路道口的显示屏上提示主路车辆的当前车速及“横向来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通行安全;沿河路段的护栏采用的是新型材料合金钢,相较于以往的普通钢材,合金钢用料少、强度高,不仅节约了资源,防撞性能也有了显著地提高。

升级样板,由“安”到“美”华丽蜕变

自2015年起,海门交通运输局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作为“民心工程”,逐年分步实施了一批高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底,共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90公里,总投资约5000万,建设里程和投资为南通各县市之首,基本完成县、乡、村道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在基本完成县、乡、村道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海门交通运输局致力于探索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在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寻求注入“三新技术”,2019年实施的太阳能主动发光警示桩,兼顾了安全、节能、环保、警示等多种需求;2020年实施的路面彩色标线,为进一步提升人文农路品质,充分发挥警示提示作用,作出了有效尝试。

“十四五”期间,海门交通运输局还将进一步在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上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三新技术”的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农村公路由“通”到“畅”,由“畅”到“安”,由“安”到“美”的转变。

记者 彭军君 通讯员 张振东 曹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