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份份市政民生实事清单正逐一落地:9月,五防井盖试点“上岗”;10月,积水路段告别“看海”窘境;12月,高架声屏障与防撞墙整体出新……以盘活存量设施,补齐功能短板为目标,今年以来,市政部门发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用心用情精雕细琢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小井盖”惠及“大民生”,专项整治开启“静音”模式
车辆经过井盖常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井盖松动不仅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产生的噪声也让市民头疼不已。昨日,记者在跃龙路现场看到,行车道沿线的综合井盖全部焕然一新,新的井盖平整光滑,“无噪声井盖”的字样映入眼帘。记者用步行、骑行和驾驶车辆三种方式分别体验,从井盖上经过发现无顿挫颠簸之感,也没有发出恼人的“哐当”声响。井盖整治实施后,老旧破损、材质不一的综合井盖被统一更换为防盗、防沉降、防响声、防跳动、防坠落的“五防”井盖,井盖沉陷和噪音问题彻底解决,行车安静度和舒适度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是市市政设施管理处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
跃龙路综合井盖专项整治问需于民、成效惠民。为了将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摸排上来,市市政设施管理处由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一线群众走访调研、深挖平台案件后的民生难事。跃龙路的日常车流量大、重型车辆较多,是南通市区一条重要的交通道路,车主和周边居民对井盖整治的呼声最是强烈。
“今年,我们结合年度重点任务,梳理了一批涉及面广、普惠性强、群众关切度高的民生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完成时限和责任部门,形成问题解决进度表,切实开展实施。”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党总支书记顾毅告诉记者,过去在井盖下垫上橡胶皮的方案不能根除问题,为满足民生诉求、确保修复到位,市市政设施管理处会同各管线产权单位及设计人员对井盖常见病害进行逐一排查、每座井盖逐一编号,根据井盖“体检单”量身定制“治疗”方案,以全市统一的井盖设计导则、施工工艺工法,加强技术指导和过程管理,将跃龙路打造为南通井盖综合整治示范道路,持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小排口”解决“大烦恼”,聚焦雨水排口与管网养护
小小的井盖连通着城市庞大而复杂的地下管网,综合井盖整治把地面上的问题理顺了,市政人又聚焦雨水排口与管网养护的主责主业,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继续践行初心使命。
南通滨江临海的特殊区位,决定了每年夏季这里都要经历数场台风考验。当狂风裹挟着暴雨来袭,地势低洼的城市隧道、下穿道等易涝难排地段成了百姓口中的“看海点”。以雨为令,闻雨而动,在排水防涝的抢险一线,市政人充分发挥“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冲锋在前,随处跃动着亮眼的“市政黄”:领导班子靠前指挥、主动担责,防汛车辆不间断巡查,全处职工前往责任路段清淤,定点驰援积淹小区和轨交站点……为从源头上解决城市淹涝问题,今年,市市政设施管理处的民生实事清单上,雨水井盖专项整治加积水路段改造工程的“组合拳”,成为防御雨水漫街的一道“安全堤坝”。针对以往工作中暴露出的侧立式雨水边井容易被树叶等垃圾堵住、不易清掏、影响排水的问题,以及通盛大道等屡排屡淹的易涝死点,逐一排查问题原因并实施改造。
改造过程中,市市政设施管理处与交巡警部门密切配合,每月听取工程进展情况,人民东路改造点三次进场施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更换平篦式井盖、增设排水边沟、新建挡墙、雨水管道结构性修复、建设泵站等方式,提高排口收水能力、打通管道排水堵点,“老大难”的排水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小支点”撬动“大和谐”,精细化提升城市品位
随着城市建设精细化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生福利纷至沓来。停车秩序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家具更新、公益广告投放……实事清单之外,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始终秉持处处以百姓之心为出发点,深度挖掘整合南通特色资源,打造精品市政工程,不断刷新城市空间的居住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
在市区濠北路濠西路至孩儿巷路段,过去道路两侧车辆随意停放,狭小的道路断面极易造成交通堵塞。“沿街店铺门口的私家车占用了盲道,很多地方人行道被汽车压坏了,路也难走了。”家住百花南苑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停车难、出行难成了周边居民的一块“心病”。
为探索惠民利民的停车管理新模式,市市政设施管理处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市区重点道路停车秩序整治三期工程。“现行设施条件下,市民迫切的停车需求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这是停车秩序问题的根源。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短板’,而是立足长远、多方面配套的升级改造。”市市政设施管理处主任邵雪军说,为此综合改造围绕功能和景观提升的总目标,从基础设施、截污整治、综合管线及箱体迁改、城市家具、智慧监管等六个方面全局统筹、靶向发力。
如今,改造后的街道成了集街景展示、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居民户外活动空间。“有了新划的停车线,大家都能遵守规则自觉停放车辆,道路整洁了不少,环境也优美多了。”王女士十分欣喜地看到家周边的变化。 如今行走在濠北路新铺设的透水道板砖上,不期与街角点缀的绿意相遇……市政设施改造的小小“支点”,撬起了居民自觉维护、共建共享的新家园。
今年以来,市市政设施管理处把“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行事准则,从群众相关的“关键小事”入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事,继续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城市建设,精细化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记者蒋娇娇 通讯员李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