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村书记这个“领头雁”。这两年,海门港新区先后委派多名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农村一线,担任村书记,充实基层力量。这些村书记结合村里的资源禀赋、各自优势,创新思路,奋力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产业兴旺,创建特色品牌
为早日完成村营收入过百万目标,省委选调生张荣鑫作为幸福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班子,成立海门区居美物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承接港新、东兴、友谊、灵树4个安置小区相关业务。与此同时,村干部注重加强学习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的相关业务知识、法律知识,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努力打造新区物业品牌,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目前村营收入增加20万元。
加大剩余劳动力转移,村委会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安排至物业保洁、保安、水电工等30个岗位,既解决了物业用工问题,又保障了村民基本生活。村民张乃元在物业公司上班,他说:“非常感谢小张书记,让我们原本拮据的生活,变得宽裕起来,日子有了规律,生活有了盼头!”
海门2013年名校揽才分配到海门港新区的叶向奎,自去年到浩西村任书记以来,始终秉承抓点串线、由线促面,通过水塘养殖、盘活经营集体房屋等,带领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去年,浩西村村营收入达53.1万元。
生态宜居,打造美丽乡村
有过多年大学生村官经历的陆清清,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到河塘村上任书记,就马不停蹄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由于村保洁员年龄偏大、流动频繁等问题,村里的垃圾清运不及时,严重影响村容村貌。针对此类现象,村“两委”在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后决定,购买机械化保洁车,提高清运力度,减少人工成本,村内垃圾达到了日产日清,保洁作业率先在海门港新区范围内实现机械化,村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创建的四星级农家书屋,大大方便了群众的闲暇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阅读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2019年6月委派到闸桥村任党总支书记的陈宝磊,积极推进垃圾清理、垃圾分类、畜禽养殖、农厕改造等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37亩,整治了15条村级河道,同时累计完成农厕改造323套,新增亮化路灯210盏。2020年10月,闸桥村获评“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
乡风文明,提升治理水平
“90后”村支书黄庆到红中村后,注重丰富群众的文娱生活。节假日期间,经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包括猜灯谜、贴春联、读好书、做汤圆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引导群众认识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引导群众进一步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红中村还将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作为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载体,投入45万元建成文化大礼堂、电动工具党建联盟、电动工具手工DIY等特色阵地,使党群活动更有新味,让基层堡垒作用更加凸显,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讯员 江逸 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