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格内设立了‘党建小场心’,有事没事我都会过来坐坐,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党新的方针政策,还能将问题、需要及时反映给场长或网格长,他们每次都能很好地帮助解决。”今年以来,海门区常乐镇常胜村4个网格依托“党建小场心”陆续开展了数十场活动,村民蒋克平对“党建小场心”的建立赞个不停。
去年,常乐镇党委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将综治网格和党建网格实行并网融合,在25个村居89个综治网格内试点建设“党建小场心”。依托小场心,网格内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和先锋模范作用,零距离深入基层传党情、查民意、调纠纷、办实事,“党建小场心”成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和传播党的声音的“信息站”。目前,全镇已建成“党建小场心”100个。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上千场,解决群众关系的问题300多件,全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8.93%,重大矛盾发生率同比下降40%。
依托综治网格,凝聚党员“红力量”
小场心,是海门本地方言,指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片小天地。常乐镇的“党建小场心”,全部设置在各村居综治网格内有威望、有号召力的党员村民家门口,而这个党员村民就是“场长”。
为何要在网格内设置“党建小场心”?“海门的小场心不同于很多地方围起来的院子,它是开放式的,乡里乡亲习惯聚集在小场心晒晒太阳、纳凉吃晚饭、闲拉家常,在本地农村百姓生活中,小场心有着重要的社交功能。”常乐镇组织委员袁小涵介绍,建立“党建小场心”,是为了拓展镇村干部为民服务阵地,延伸为民服务触角,让党员干部都能俯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间,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而把地点选择在党员村民家门口,也是希望能发挥一些党员村民的积极性,通过他们的力量,他们的督促,共同把为民服务这项工作做的更好。
常乐镇在每个综治网格内都设立一个党支部,党支部内再建立“党建小场心”,小场心有着统一的硬件和人员配置。1块标识牌、1个意见箱、1张议事桌、1个图书角是“标配”,部分小场心还有健身场所等“高配”,365天全年服务开放。此外,每个小场心内设立专门的视频系统,实现和镇指挥中心的连线对接,村内所有探头均接入镇指挥中心,是一个微型指挥部。
人员方面,每个小场心除了有场长,还配有镇村联络员各1名,其中,镇联络员由插村机关党员担任,村联络员由党员网格长担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信息联络员、矛盾调解员、卫生监督员等,主要由党员志愿者、党小组长、“五老”党员等对象担任。“总体来讲,小场心内最大程度聚集了党员力量,有利于基层党员更好地发挥模范先锋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袁小涵说。
落实四项制度,服务村民零距离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秸秆禁烧成为各村委的重点工作。常乐镇八烈村共有5个网格,连日来,该村通过在5个网格的“党建小场心”开展秸秆禁烧议事会,持续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该村党总支书记黄晓华说,到目前为止,全村田间没有发现一丝“火星”。
袁小涵介绍,“党建小场心”设置以来,通过落实干部定期下访、网格员驻点巡查、定期议事会、定期举办活动四项制度,确保了村委重点工作有效开展,服务村民零距离。“干部定期下访制度,即驻村挂帅领导、镇村干部定期到小场心工作一次,了解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网格员驻点制度,即网格员每天驻点服务,负责书籍报刊整理、受理群众事务、解决群众诉求,超出小场心的服务范围,及时报村两委协调解决;定期议事会制度,即通过开展议事活动,做好党的理论知识、镇村重点工作的宣传,以及村情民意的收集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制度,即每月至少安排一天,组织党员在小场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
今年70多岁的郭友钧是一位孤寡老人,曾为低保户,后来因存款超标,被取消了低保户。年初,如意村第一网格网格长曹宏飞在“党建小场心”巡查时与村民聊天,表达有生活困难群众,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申报低保户时,村民们说起了郭友钧老人的近况,生活贫困,急需帮助。曹宏飞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走访,确定村民反映属实,及时将老人的困境反映给镇民政部门。如今,老人重新被评为低保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党建小场心”还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参加党日活动提供了方便。八烈村道亮网格内80多岁的老党员王能新,此前由于中风,行动不便,不能来村委参加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自从在住在他家前面的陆水飞家门口设立了“党建小场心”,党日活动就近开展后,参加时就方便多了,“他自己推着小推车,就能过来了。”网格长施正平说。
有事好商量,打造村民自治新路径
今年9月,中南村南入口需进行商业一条街的开发,由于涉及征地拆迁,遇到困难,推进遇阻。联谊网格的老党员们和村委干部通过在“党建小场心”夜谈、夜访等方式,向周边群众耐心解释征收政策,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一周之内实现了中南村南入口76亩土地征收,确保了商业一条街规划有序推进。
镇区发展中难免会产生各种问题、遇到各种矛盾,如何调和各种利益群体,寻求最大的公约数?协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常乐镇各村居利用“党建小场心”,把群众、党员村民、村委干部等聚集在一起,通过坐下来聊天的方式,发扬基层民主,及时化解网格内矛盾纠纷,形成了“有事好商量”的文明氛围,打造了村民自治新路径。
中南村民心网格内鸡棚、鸭棚等“三棚”问题较多,影响环境和交通。在“党建小场心”内,村民代表和老党员、村委工作人员等坐下来,面对面商量解决方法。村两委和老党员努力做好动员工作,并承诺统一拆除的违建产生的砖瓦废料,由村委会统一收购清运。最终在28天内拆除130多家违章建筑,整理土地近500平方米,修建1000米水泥路,既改善了村庄环境,又方便了群众出行。
“原来村民遇到问题喜欢去村里反映,现在有了这个阵地,加上有威望的老党员出面协调,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什么都好商量,问题解决十分高效,村民们也很满意。”中南村党委副书记杨家炜说,“党建小场心”通过村民自治的形式,打开了乡村治理新局面。
这样的故事在该镇其他村居也同步温情上演着。倪亚玉是一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官公河村为群网格“党建小场心”的场长。一到傍晚,她家常常热闹非凡,网格长、村民齐聚在此,针对人居环境整治等重要工作畅所欲言。“通过多次在小场心的沟通交流,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自觉落实环境保护,不乱倾倒垃圾,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倪亚玉说。
记者 陈静 通讯员 陆真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