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政策性保险进网格、拓展脱贫攻坚新机制的协商议事活动,拉开了如东县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专题协商月”活动的序幕。
“去年12月14日,液化气爆燃把我的前妻烧成重伤,医疗费用花了80多万元,赶上县政协聚焦贫困群体就医减支减负的头班车,花了50元,上了意外伤害补充保险,网格员登门办理理赔手续,今年可以享受报销12万元。”掘港街道周店村村民张晓江竖起大拇指点赞“有事好商量”给困难群众带来的福音。
来自如东县医保、卫健委和马塘镇、城中街道等地的镇村干部、低收入户代表和政策性保险网格员分析身边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事实,形成将低收入边缘户纳入政策性补充保险和实施医疗救助托底的共识。
困难群众一旦患上大病,巨额医疗费难以承担。人民有所呼,政协有所应。如东县政协组织医保、财政、民政、人社等10多个部门,先后开展22次调研协商活动,在深入分析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医疗负担现状、居民医疗保障基金运行等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核心短板,提出“放大商业保险在就医减支减负中稳定器、助推器功能”的思路,县政协主席陈建华与班子成员3次走进如东人寿,召开“人寿保险服务民生”专题调研座谈会,一对一找路子,面对面会商打通“贫困群体就医减支减负”堵点办法。去年,如东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实行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保险救助、减支减负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城乡低保人员享受慢性病门诊统筹、重大疾病政策范围外医疗费用补偿,实施第一年,享受如东县建档立卡等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项目的受益对象达3610人,补偿17912人次,补偿金额285.37万元。建档立卡人员因患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住院补偿比从实施前的75.7%提高到了90.5%;城乡低保人员因患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住院补偿比从实施前的80.2%提高到了89.7%。
为贫困群体就医减支减负开出“专属药方”,推进健康扶贫,只是如东县政协“有事好商量”惠民的一个缩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如东县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专题协商月”,围绕政策性保险进网格、医养融合、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外卖派送员交通安全管理四个县级重点课题开展协商,17个镇(区、街道)和政协界别累计排出286项协商议题,涵盖消除村域黑臭水体、推进农村污水管网改造、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棚、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一村一品等领域,旨在着力协商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助力补齐民生工作短板,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通过协商意见转化落实,送上惠民大蛋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协商聚民智,议事凝共识,如东“有事好商量”绘就基层民主新景象,画出党群干群的同心圆。如东县政协强化“搭建平台、确定议题、明确主体、商前调研、开展协商、报送成果、转化落实、评估质效”八个关键环节,形成协商建议、责任落实、结果反馈“三张清单”,促进民生问题有效解决。截至目前,全县16个镇区、246个村居“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已为百姓办结300多个难题,共商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正在形成。“有事好商量”的触角延伸到界别群众,全县14个政协界别全面建成协商议事平台。今年,各界别通过“有事好商量”挖掘线索,提交集体提案65件,7件被遴选为重点提案,分别由县委、县政府领导领办督办。
“‘有事好商量’全县镇村全覆盖,形成设施共建、平台共用、议题共选、队伍共管、成果共享,组织融合、阵地融合、目标融合、议题融合、机制融合、队伍融合的村居协商治理新模式;进政协委员所在企业先行先试20多场次,搭建了政府、企业、员工共商平台,凝聚力量,共渡难关;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有事好商量’工作指南,通过协商议事标准化,实现惠民常态化长效化。”如东县政协主席陈建华表示。 记者杨新明 徐爱银 通讯员司婷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