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百姓宜居宜业的幸福港湾。南通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的奋斗目标,市政园林人将进一步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一、坚持“三美协同”,以更高起点定位城市建设。
以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为内涵,创建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城市。环境优美,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综合考虑南通滨江临海、水网密布的地域风貌,以“山水林田湖草”为底深化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以园林绿地系统有机串联城市公共空间,实现让自然融入城市,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到水。人文醇美,就是保护历史记忆,彰显风貌特色,传承人文精神,更加注重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营造城市空间景观特色,精心雕琢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和城市亮化,让历史文化、现代生活、城市建设融为一体,使人们“记得住乡愁”。建设精美,就是秉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代建筑方针,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从方案到设计到施工,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力求完美,确保细节更精致、功能更完善,打造经得起专家挑剔、群众评说、历史检验的美丽街区、精品工程。
二、统筹“三篇文章”,以更大手笔推进城市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筑牢全域生态基底。治污,就是大力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全面推广中心城区治水新模式,实施“先排水,后给水”,深化“六小行业”截污整治和“两高一低”举措,加快推进污水管网结构性排查修复和老旧管网改造,开展市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逐步提高市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完成全域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添绿,就是大幅度增加生活中的绿色空间、生态屏障,精心打造一批郊野绿地、大型公园,新建一批景观路、林荫路,布置一批小游园、街头绿地,着力构建全覆盖、高品质的市区绿网,打造“在绿廊里漫步,在景观中骑行”的城市大道,塑造城园相融、城水交融的山水城市特色。留白,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深度优化绿地系统、公园体系、市政路网、地下廊道等用地功能布局,为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留出合理空间,确保城市实现绿色发展、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三大法宝”,以更实措施保障城市建设。
一是更新理念,大胆创新。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思想解放带动活力释放,以观念更新带动工作创新,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发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主抓手作用,深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效整合污水提质增效、地下管网升级、绿色交通建设等工作。二是明确目标,弯道超越。把握历史机遇,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城市建设的发展,协同推进滨江片区、五水片区等综合板块建设,加快推进濠河景区、西站片区等重点区域提升,加速实现机场、汽车站、高速高铁等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为承接重大战略打造雄厚的“城载力”,推动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万亿级城市相匹配。三是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学习苏州“敢想、敢当、敢干”的胆略和勇气,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紧盯设计红线内外、管线前期迁改、施工品质细节等城建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突破不合时宜的经验套路,打破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四是科学统筹,狠抓项目。面对两区合并、海门设区等城市提档升级重大机遇,按照“全局一盘棋”思路,优化城建重点工作推进体系,建立扁平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管用的考核机制,确保统筹协调规范化,矛盾化解有序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形成指挥部、项目部、参建各方通力合作推进工程的良好局面。(汤葱葱 作者系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