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面对我市百年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财政部门当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弘扬狼性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负韶华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为“强富美高”新南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以争先创优凝聚拼搏之气。面对新机遇,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深刻理解和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自觉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中谋划财政工作,开拓视野、奋勇拼搏,为我市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不利经济形势,我们狠抓收入组织、加强税源建设、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在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苏南发达城市相比,我们在财力上存在的较大差距,在财政收支平衡、债务风险管控等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在迈向万亿城市、提升城市能级过程中的短板弱项。我们要根据市委市政府“跳出苏中找对手、对标苏南争先进”的要求,在全局上下营造比学赶超、勇争第一的浓厚氛围,学习“负重奋进、自我加压”的“张家港精神”,激发干实事、抓落实、追赶超的精气神,锻造冲锋陷阵、不屈不挠、敢打敢拼的“狼性”干部,向高标准看齐、向高质量努力。主动对标苏南财政部门在促进发展、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推动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发挥好服务中心、保障全局的作用。
二是以开拓进取铺造创新之路。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我们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少说“不好做”,多想“怎么做”,学习借鉴“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昆山之路”,提供财政智慧,创造性的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我市大项目突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策支撑。面对建设资金的缺口,积极通过预算财力安排、争取债券额度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好当前国家实施特殊转移支付和发行特别国债的重要机遇,全力支持轨交、机场、铁路、市政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市交通枢纽地位和城市形象品质。通过深入调研、创新思路,理顺财政管理体制,激发激活各片区、各区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大通州湾、中央创新区、苏锡通园区、滨江地区等重点片区开发,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发展内在动能。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工作督导,落实好隐性债务“双降”实施方案,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努力化解存量债务,降低资金成本水平。
三是以奋发有为绘就融合之圆。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源于融合了新加坡的先进管理经验,融入了企业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融汇了各类人才的智慧。我们要借鉴“开放包容、圆融共赢”的“苏州园区经验”,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做好“六保”“六稳”工作,绘就政府、产业、金融合作共赢的“同心圆”,融汇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优秀资源,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夯实地方财力基础。要积极助力园区打造经济发展主阵地,激发园区自求平衡、自我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化惠企政策申报流程,加快资金兑现速度,支持企业创新转型、质量提升、人才引进;逐步提高产业投资母基金规模,加快区域产业投资基金实质运作,积极招引各类优质项目;通过各类财政金融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在做大经济、财力的同时,将“圆心”始终指向民生福祉,把人民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做好“三保”工作,兜住民生底线。
在全市上下吹响冲锋号角、江海大地擂动前进战鼓的今天,财政干部将奋楫扬帆、破浪前行,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攻坚克难的决心、拼搏进取的狼性在抢抓新机遇、冲刺过万亿、猛攻大项目、奋力争先锋的征程中全力以赴、奋勇拼搏,为谱写江风海韵的华彩篇章而不懈奋斗!
(黄林华 作者系南通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