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锋
如何学习借鉴苏州“三大法宝”,在南通“三个全方位”的实践进程中答好“发展四问”,是市委市政府给全市党员干部出的一道重要考题。只有将苏州干部敢闯敢干、敢于突破、勇争第一的精神品格融入血液、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
一、思想观念上求突破,要有“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学习苏州“三大法宝”,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找差距,在谋事视野上跳出小圈子,谋划“大格局”。
站位要高——正视苏州、南通两地差距。苏州长期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在于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不是跟在时代后面走,而是引领时代发展;不仅抢抓机遇,还善于创造机遇;不是与人比标杆,而是自己立标杆。学习苏州,首先就要学习这种敢为人先的发展思路。
眼界要宽——打破制约发展的思维定势。当前,南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党员干部既要善于把握大方向,又要善于把上级要求、群众需要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只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定位要准——明确争先进位的目标任务。时代发展瞬息万变,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南通在追赶,苏州也在加速。市委已确定了发展的大目标,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摒弃“埋头发展”的旧模式,立足岗位实际,明确争先进位的小目标。
二、精神状态上求突破,要有“大作为”。
苏州“三大法宝”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学习“三大法宝”,就是要求全体领导干部将这四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答好南通“发展四问”中展现“大作为”。
要做“内行”。谨记习总书记的要求“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争“第一”。自觉将各项工作置身苏南板块去定位、去比拼,以快人一拍、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能力和智慧,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全力突破瓶颈制约,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这也是市委需要的狼性干部“敢拼敢抢”的重要特征。
要“不畏难”。勇于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品行、在复杂的环境中增长见识。只有迎难而上、大步涉险滩、啃下硬骨头,才能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磨砺攻坚克难的韧劲,才能把追赶超越的蓝图变成现实、将“三个全方位”的愿景化为实景。
三、工作方法上求突破,要有“大智慧”。
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比喻:“工作方法就是船和桥,没有船、没有桥,就过不了河,船和桥方向错了也无法过河。”学习苏州“三大法宝”,既要学理念、学精神,更要学方法。
要善于补齐短板。“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习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出的这一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前不久针对市级机关社会评价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我们组织全体巡察干部认真研究、自我检视、集思广益,具体形成了“十个化”的整改落实方案,着力在补齐短板中推动巡察质效再提升。
要善于把握重点。在发展道路上,苏州领导干部敢于抓重点、善于抓重点,能够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这也是我们学习苏州需要汲取的宝贵经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统筹抓关键。纪检监察干部也要学会实干、巧干而不乱干、蛮干,要找准突破口,把握关键点,为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南通落地见效提供重要保障。
要善于借力使力。在开展工作时,要善于借力使力。向外借力,调动一切能为我所用的资源破解巡察难题。上下借力,抓好巡视巡察联动、市县巡察联动,形成同频共振“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左右借力,进一步完善巡察机构与巡察协作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加强四个监督的贯通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作者系南通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市委巡察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