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家讲堂

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那一个

发布时间:2018-12-03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作为“1+1新父母行动”发起人,入选《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7年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个人著作有:《教育是慢的艺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教育的心灵之约》等。其多部著、编图书,如《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等,入选“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父母课堂:在父母的眼中,自家的孩子总是最好的,怎么看怎么可爱。然而孩子一旦走出家门,就不一定讨人喜欢了,有些还成了讨人嫌的。您认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孩子有哪些行为是不大受欢迎的?

张文质:不受人欢迎的孩子往往有几个特点:非常孤僻,不愿意跟人交往;十分羞怯,跟人交往时非常困难;非常地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不顾及氛围。在学校里面,有一些学生不受欢迎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比如说自私啊,非常小气啊,喜欢在别人后面嘀嘀咕咕啊,还有懒惰、缺乏团队精神、缺乏责任感、倚强凌弱,等等。这里面的任何一个原因,都会给孩子惹来麻烦,都会使他不受人欢迎。

父母课堂:人是群体性动物,如果不能合群,不能被大家接受,感觉恐怕很不好。对于孩子来说,不受欢迎会给他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

张文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把它称为公共关系能力,这种能力是培养一个健康的、健全的、有幸福感的人的基础。任何一个人,如果他不受大家欢迎,其实就意味着他被边缘化、被排斥了。在群体里,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很难建立起在与他人交往,以及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自信心。一个小孩子如果不受欢迎,他就很难有快乐感,甚至还会因此造成心理的扭曲,对他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一种负动力。所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父母课堂:您说得很对,无论孩子将来如何,帮助他奠定身心愉悦、一生幸福的基础,是父母最大的责任。那么一旦发现孩子不受欢迎,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张文质:出现这个问题,我必须说,做父母的首先要自我反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哪些地方做得有失偏颇。孩子在外边不受欢迎,说明孩子的家庭生活有问题,或者被纵容,或者被溺爱,都会导致孩子自我认识上的偏差。当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错误时,应当直率地跟孩子交流,直率地面对错误,跟孩子共同想办法解决它。

如果在学校里,孩子跟团队的交往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父母要跟孩子一一分析,为什么会不受人欢迎,原因在哪里,有哪些好的解决办法。此外,父母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尤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专业性、权威性能够极大地影响到孩子。将某些具体情况与老师进行必要的交流,寻找解决之道,相信会有效果。而对于一些很严重的事件,比如孩子在学校受歧视甚至被欺凌,我一向认为,父母必须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直接介入其中。

父母课堂:您说的这些,都是在亲子沟通良好的前提下,可是有时候,孩子并不想把他遇到的窘况告诉父母,他们会自己想些办法来改善与同学、伙伴间的关系,比如请客、发零食、送礼物等。您觉得这些做法可取吗?

张文质:你说的这个可以视为用贿赂换取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它不是长久之道。我觉得直面孩子的问题很重要。父母应该对孩子说:“糖果啊,贿赂啊,把自己变成一个小跟班,言听计从啊,实际上都无助于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受人欢迎,需要有哪些品格呢?这是需要父母跟孩子一起探讨的。比如说,孩子体格强壮、有独特的能力(包括他某些独一无二的爱好)、正直、乐于助人,等等,就是既有身体的素质,又有能力的素养,还有个人的某些独特的魅力,都有助于提升他在小团队中的地位。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想要受欢迎,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自己。

父母课堂: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现象经常见到:家里来客人之前,父母就会特别叮嘱孩子:“回头见了人你要主动打招呼,说话声音大一点儿!”似乎都觉得孩子能大声说话,就意味着他性格开朗,会交际。对此您怎么看?

张文质:我有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我们不要随便在孩子前面加形容词,孩子就是个孩子。”意思就是,孩子就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我们要善待他,尊重他的特质。父母不要勉强孩子去跟成人交流,孩子要跟孩子交往,才能保证生命的自然形态。

父母觉得孩子的嗓门大,就是一个有表现力的孩子,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孩子,这是一个错误认识。一个孩子是否受欢迎,不单是说话时嗓门的问题,还有具体的表现力,比如说是否从容、自信、富有表情。另外,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在公共场合,他就可能需要低声的、得体的、恰当的表达。得体、恰当的表达,是很重要的素养,也是我们社会普遍欠缺的素养。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礼貌,有教养,能够理解他人、接纳他人,都远比嗓门更为重要。比如说面对一个有具体困难的人,你怎么能够一方面帮到他,一方面又不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需要很高的素养,而非简单的表达技巧。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父母引导的。父母有时候自己都做不到,说明父母自身也需要学习。

父母课堂:嗯,父母要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最后想请您给父母一些建议:为了使孩子成为受欢迎的那一个,哪些事、哪些话是父母一定不要做、不要说的?

张文质:我曾经写过给父母的十条戒律,其中有三条比较适用于这个问题:第一条,也是最忌讳的一条,千万不能当众责骂甚至打骂孩子。孩子哪怕犯了再大的错误,父母都要进行很私密的教育,就是回到家你再批评他。在家里怎么批评,都要好于在他人面前教育孩子。在他人面前对孩子进行教育,容易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第二条,中国的父母普遍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特别喜欢在他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孩子很没有礼貌啊,很没有自信啊,不爱跟人交往啊,等等。其实在他人面前尤其需要鼓励孩子,夸奖孩子,让孩子有自信心跟陌生人交往,或者说让他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多么重要的一员。还有一条,父母要有很强的帮助意识。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个时候父母怎么对待他,怎么去帮助他,对他的自信心、自我认同特别重要。一个缺乏自信,没有自我认同感的孩子,怎么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美好的一面呢?所以父母在想要批评孩子的时候,要特别克制,特别谨慎。

父母课堂: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版权属于《父母课堂》杂志所有,转载请标明。)

维护单位:南通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