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聪明的父母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8-11-24
《音乐之声》一直都是小美非常喜爱的影片
电影讲述了主人公玛利亚
一位热爱音乐的修女,
在冒然担任七个孩子的家庭教师时
将职务做得有声有色
在这部影片中
玛利亚很聪明
她懂得运用音乐去走近孩子内心
它让孩子们像音符一般找到自己的位置
让失去爱侣的军人父亲重拾温暖
音乐成了人与人之间化解矛盾
亲近彼此的桥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家长陷入了和孩子沟通的“误区”
1.说教很多,却很少倾听;
2.喜欢用强硬的措辞,“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挂在嘴边;
3.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4.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交流时缺乏足够的耐心;
5.不懂得把握时机,常在错误的时间去教育孩子;
6.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7.漠视孩子的自尊;
8.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9.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10.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正如穆尼尔·纳素夫
在《愿您生活更美好》中说的那样
“父母的耳朵应永远俯在孩子的心灵上”。
只有把孩子看成一个
与自己平等的独立的人,
全身心地热爱孩子,
和孩子交朋友,
养成她对父母直言不讳的习惯,
家长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
才能使孩子自爱和自尊,
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否则,一旦孩子关上心灵的大门,
你是无法成功地实施教育的。
其实,与孩子交朋友是有策略的,是全方位的。
要和孩子多商量
凡是涉及孩子的事情,一般我都会听取她的意见。2000年暑假,为了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我打算让她参加夏令营。作为还不能完全自理的4岁孩童,“混进”小学生的队伍中听课、游戏是有困难的。
我事先征求她的意见,她不反对,态度也不积极,只是问“什么是夏令营?”我给了她详细的解答,同时利用晚上散步的机会带她到举办夏令营的一中心小学参观,结果引发了她极大的兴趣。一个月后夏令营结束,她还意犹未尽,与我相约2001年夏天再去。
要和孩子一起玩耍
0-6岁的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游戏是孩子的乐趣,也是沟通父母和孩子心灵的桥梁,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
我的孩子7个月时在地上爬,忽然发现手指使劲摩擦地板的声音非常清亮,就反复地进行这个动作,我发现后就与她一起玩,同时还给她讲摩擦的原理和作用,即便她听不懂。
我们一起在家中建造了小医院、小学校、小图书馆,由她当医生、老师或图书馆员,若干个洋娃娃当病人、学生,做角色模仿游戏。为了引导她认字,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如在纸板上写“红灯”“绿灯”“停” “行”等字,由我举着当警察,让她骑上小自行车当上下班的妈妈。一场游戏玩下来,她既认了字,又与我加深了友谊。有时得意了,她大喊“姐姐”我也答应。
要和孩子一起学
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吗?不是。我的孩子从2岁开始就跟我学习英语口语。学到后来她学溜了,产生了较好的语感,这正是我的目的。可是没有想到小家伙开始随口蹦词儿,还来问我是什么意思。
有些词是她自己的创造,我压根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告诉她“妈妈给你去查个字典”,然后抱本汉英字典到她跟前按照她的发音给查个词出来。
同时,我自己也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避免经常被她考倒。虽然有时她会故意说“妈妈,你又要查字典了吧”,但她确实对学习外语产生了兴趣,也知道有问题可以利用工具书,培养了自学能力。
当然,当孩子的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一件难事。陈鹤琴先生就说过“从旧式父母的眼光看,小孩子总是错的。其实是相反的,错的总是在父母,小孩子总是对的。”只要你没有家长的架子,让孩子来表扬你、批评你,甚至评价你,就是教给了孩子什么是平等、什么是民主,你相信他,他就会相信你。
“好妈妈”“和妈妈在一起我真愉快”都是我的孩子经常给我的评价。她会经常告诉我发生在幼儿园的事情,还会向我倾诉她的苦恼,咬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告诉我她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