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民营经济发展好了,就业也会压力小了。上午徐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数据,2018年全市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1万个,“通籍英才归雁”计划,引进通籍海外人才62名,通籍高校毕业生1.81万名返乡就业创业,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问凌局长如何评价2018年全市就业工作?
凌建华:2018年全市就业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来总体概括:
一是难中求进。201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要求,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二是积极作为。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产业项目战略,促进重大项目劳动用工需求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提质增效。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诸多挑战,从充分释放就业政策红利、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等多方面同向发力。
主持人:2018年全市就业工作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凌建华:盘点2018年全市就业工作,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就业工作的亮点和特色:
第一个关键词是“稳中有进”。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加强监测,采集发布就业岗位32万个,创历史新高;帮助1.9万名群众实现创业,同比增长36%;举办各类大型专场 招聘会877场次,同比增长23.7%;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同比增长19.7%;城镇登记失 业率为1.7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去年同期水平。
第二个关键词是“精准服务”。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约10亿元,为265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 6355万元。鼓励创新创业,重点强化载体建设,全市市级创业示范基地达40家,其中省级创业示范基地26家,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第三个关键词是“帮扶就业”。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修订出台市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研究困难人员动态管理办法。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积极帮扶农村贫困群体就业,精准落实帮扶举措。
第四个关键词是“全面协作”。深化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推动劳务基地使用“南通市劳务协作平台”。全年全市共引进7.8万名外来劳动力来我市就业,同比增长5.4%。大力推进苏陕 劳务资源对接,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苏陕扶贫对接工作要求,助力脱贫攻坚国家战略。
主持人:民营经济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而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环境是稳就业的关键,凌局长,2019年的整体就业形势怎么样?我们又将从哪些方面破解就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矛盾?
凌建华:2019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描绘了“ 建设战略支点和‘北大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宏伟蓝图。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就业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随着南通制造向南通创造转变、南通速度向南通质量转变,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 ”并存问题需要积极应对,就业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围绕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坚持守土尽责,发挥职能作用,努力践行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人社新使命 ,探寻符合南通实际的就业创业新路径。
首先,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重点省、市出台的有关“富民增收”的意见的贯彻实施,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实施规范服务企业用工资金奖补办法,以资金奖补激励各方 形成合力,提高人力资源引进工作效能,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其次,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分类施策 ,精准服务。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与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有机结合,开发社区“三保”、“ 三托”和“三大服务”等岗位,建立“规范运作、监管到位、稳步开发、保障有序”的管理机制,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第三,大力提升职业培训质效。完善就业技能培训成果评价机制和培训补贴制度,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和个人求职意愿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扩大就业见习补贴范围,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落实好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岗位培训政策,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第四,切实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动态跟踪服务信息系统,力争实现就 业数据实时监测、动态更新,就业服务互联互通、同步共享,就业资金全面实名、全程监管 。公共就业服务重心将由“实体大厅”开始向“互联网空间”转变,积极探索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完善网上申请平台,推进各类业务的不见面审批。 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市就业政策和创新措施将会释放出更多的红利,更好地支撑 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主持人:尽管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还面临不少现实的困难和压力,但听了两位的介绍,我们还是充满信心,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凸显智慧和胆识,眼光和境界,深化改革,聚力创新,一定能谱写南通新时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