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局长访谈

2019南通两会局长访谈(五)李吉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01-10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2019南通两会局长访谈时间。我们常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既是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也是因为城乡融合越来越和谐。如果说创新型城市是软件,那么, 看得见的城建工作就是硬件。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能级,这“ 一软一硬”成为今年南通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重点,今天,我们邀请了市科技局局长李吉平和 市城建局局长王开亮,来共同探讨这两个问题,欢迎二位。

主持人:我统计了一下,今年南通两会报告中提到“科技”“创新”的次数多达50多次,如果说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那么科创必然是城市的主课,李局长,在过去的一年中,南通科技创 新工作成绩如何?

李吉平:刚刚过去的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主体在企业、方向在产业 、特色在园区的工作思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创新核心指标与科技重点工作都交 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首先,反映创新水平的三大核心指标全部融入苏南板块:

一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首次突破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市级财政科技投入超过 10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22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7%,在全省 排名上升一位。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投资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总 量接近9000亿,高新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突破50%,投资增幅突破30%。

三是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件、全年PCT专利申请突破1000件,专利产出稳步增长 ,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其次,体现科技创新特色的重点工作进入全省前列:

一是创新之都建设稳步推进。中央创新区科创中心建设效应开始显现,创新资源、创新 平台、创新人才加速集聚;3+3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 。

二是重大技术成果实现重大突破。在刚刚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有5个我市 企业参与的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数为前 5年之和。工业机器人攻克运动控制、精度控制等共性技术,实现由关键零部件向整机生产 的转变。

三是各类创新载体创先争优。南通国家高新区全国排名上升,3家省级高新区“去筹转 正”,正式获批。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以全国第一的总成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总体而言,我市科技创新已步入快车道,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对全市高质量发展 发挥着越来越强劲的支撑作用。

主持人:政府怎样最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应该说这两年来,各 级政府为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但还有部分企业获得感不强,对政策 的运用还不娴熟。针对这些难点、痛点,科技部门如何排忧解难?

李吉平:首先是政策去门槛、给普惠。去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 意见》,其中在支持科技创新、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出台了6条政策措施,力度大、有 突破,实现了政策的普惠性,真正解决了门槛高、落地难的问题。在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方面,支持项目从过去的“有总数限制”到现在的“无个数限定”,体现了政策的全覆盖; 从过去必须按照要求“做到了”才兑现政策,到现在只要去“做了”就可得到支持,解决了 企业过去所抱怨的政策门槛。

其次是政策成体系、大力度。新出台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从创新创业团队、到初创企业 、再到小微创新型企业、一直到大中型企业设计了一整套的扶持政策,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 阶段精准施策,创新创业有“通创币”种子资金帮助启动、高新企业培育有专项补助、科研 设备使用有“创新劵”支持、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给予补助,等等。特别是企业与高校院 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从过去一个项目最多支持50万元,到现在 最高补助500万元,这项政策力度为全省乃至全国之最。

最后是政策广宣传、抓落实。除了优化调整政策外,我们狠抓政策落地。通过强化政策 宣讲,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政策培训会、报纸发布专刊、印发宣传册等各种形式,努 力实现政策宣讲“五个全覆盖”。我们将继续联合财税部门共同组织全市企业培训、辅导, 切实解决大部分企业在政策申报过程中的各类难题,将利用市级层面统一搭建的“政企通” 服务平台,为企业解疑答惑,最终实现我市所有企业都知晓政策、都享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