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局长访谈

2019南通两会局长访谈(三)陈冬梅:加快健康南通建设 着力提升医卫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10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2019南通两会局长访谈时间。病有良医、学有优教,这是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疗和教育,每年都是两会期间会场内外的核心关切。徐惠民市长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教育优先发展和健康南通建设。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卫计委主任陈冬梅和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来共同探讨这两个问题。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8年工作时说,实施健康南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可以看出,这一年,南通在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陈主任,对于这些成绩的取得,你怎么看?

陈冬梅:2018年,全市卫计系统围绕“健康南通”建设目标,持续深化综合医改,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评选中,南通以高出平均值28.85分的成绩入选,位列地级市第一。在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满意度调查中,南通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前十位的医院中,南通有4席。总的来说,2018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把握四个导向、实现四个突破”。

主持人:听了陈主任的介绍,南通医疗卫生行业确实在快速发展、成绩喜人,你刚才提到的“把握四个导向”具体指的是什么? 

陈冬梅:一是发展导向。紧扣城市发展能级提升需求,实施深度接轨上海战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与上海名院全面对接,让有需求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名医资源;推动市一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共建三级综合医院,共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北翼高水平医疗服务高地。

二是需求导向。作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2018年全面完成新增8家护理院、20家社区护理站,新增护理型床位1000张年度为民办实事任务,2家护理院获评首批“江苏省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在通召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出席大会,并对我市医养结合模式给予高度肯定。

三是民生导向。在前一年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构筑七道防线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让贫困人口享受一揽子救助政策一站式结报的便利,全市154家医疗机构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组织集中救治1451人,南通“2341”健康扶贫模式在全省会议上专题交流。

四是问题导向。针对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借助首届医师节,培育表彰正面典型,开展典型宣讲,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聚焦药品耗材以及临床诊疗不规范行为等开展专项整治,并组织实施三位一体专题督查,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

主持人:“四个导向”也提现了市卫计部门的大局观念和民生情怀,您再说说我们在哪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陈冬梅:好的。

一是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分级诊疗制度取得新突破。以医联体建设推动医改攻坚,先后组建市域5大专科联盟、11个县域医共体、8个市区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二是以“互联网+”为引领,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将“互联网+”理念引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行业监管,三优工程介入了卫生健康服务全领域,优化了重点环节服务流程,让百姓看病更省心更便捷更安心,相关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为唯一地级市代表进行现场交流。

三是以博士常年招聘为抓手,卫生人才队伍取得新突破。面对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不足,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人才紧缺现状,2018年启动实施博士常年招聘计划,并将常年招聘和定期集中招聘相结合,人才招引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是以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为契机,健康长三角一体化取得新突破。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在南通启动首个全民健康信息跨域互联互通试点项目,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沪通两地41万居民的2600万条健康数据已全面融合,两地试点医院间建立远程会诊通道,对于重点人群,实现了会诊后即时转诊的突破,对于普通人群,实现了即时获取上海专家稀缺号源的突破,信息化平台加快了两地医疗服务同城化进程。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2019年要加快健康南通建设,陈主任,在新的一年里,全市卫生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新的举措给健康南通来点加速度?

陈冬梅:2019年,我们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健康南通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实施卫生健康十大工程。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抢抓战略机遇,继续做实接轨上海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两大篇章。根据南通城市发展新定位,以沪通两地医疗公卫服务同城化为目标,与上海在医联体规划、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科研领域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加快健康长三角建设进程。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方面,围绕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中创区综合医院建设,逐步实施市三院综合楼、市妇保院儿童大楼等一批重大项目,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是围绕便民惠民,精心组织医改攻坚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两大重点工作。2019年,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第10年,也是医改攻坚的关键期,虽然我市医改满意度居全省第一,但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医联体规范运行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抓手,逐步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在为民办实事方面,围绕妇女、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以及青壮年突发心脏骤停日益增多的现状,组织实施妇幼“四免”工程、医养结合工程、市区老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公共场所投放除颤器等项目,争取让广大市民在实事项目中享福利得实惠。

三是紧扣国家部署,务实做好医养结合和信息互联互通两项国家试点。在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方面,已经将新增医养结合机构14家、社区护理站15家纳入实事项目,争取到2020年把南通建设成为健康老龄化的示范城市。在信息跨域互联互通方面,以创建国家五级乙等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抓手,推动国家试点向县域延伸,推动大数据与大健康深度融合,全面建设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