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017-03-27

第一、形成常态化健身活动机制。组织开展体育健身“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主题活动。建设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促进体系,完善职工公共体育服务激励体系,创新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晨(晚)练健身活动。利用春节、“全民健身日”和节假日等时间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第二、强化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依托现有体育设施,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要加快建设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城乡社区建设青少年体育辅导站。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市县每年发布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
  第三、培育特色体育交流赛事。激发市场活力,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积极承办国家级和省级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结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区域精品赛事。推广全国和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农民体育先进典型经验,因时、因地、因需积极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鼓励举办各类民间体育节、农民体育节和镇、村(居)体育节。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马拉松、骑行、户外、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轮滑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推动健身气功站点向农村延伸覆盖。创编健身新优项目。加强与发达国家(地区)和各类国际体育组织交流学习,积极承办国际性全民健身交流展示活动和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