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通市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试点工作专题>> 工作动态

实施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10

李克强总理说,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南通市是国家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区,2014年以来,以“提速、增效、降本、惠民”为目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枚印章管到底”的做法被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确定为典型经验并通报表扬,在全省首次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位列13个设区市首位。今年以来,该市以纳入国家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为契机,在放管服改革领域推行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公开监督改革进程,促进改革落地,检验改革效果。

一、围绕简政放权推进清单标准管理。以清单标准化管理推动减权放权,规范权力运行,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做到权力公开透明、群众明白办事。一是实施权力清单标准化。2014年12月,该市在省内率先编制公布了《南通市级行政权力清单》,摸清了行政权力“底数”和“基数”。2017年6月,按照权力清单标准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对照省政府公布的《省、市、县(市、区)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梳理10大类标准化权力清单,48家市级部门共保留10个大类6994项权力事项,其中行政许可293项,在市域范围实现行政权力“三级四同”。主动衔接落实53项企业投资项目省级部门不再审批事项,全面落实220项国家级开发区全链赋权清单,2013年以来该市与国务院、省政府同步取消审批事项累计达87项,承接下放审批事项250项。二是实施服务清单标准化。该市从2014年启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围绕实现服务窗口、办事流程、工作人员“三个100%”,将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系统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形成涵盖65个进驻单位(窗口)、4个分中心,覆盖主要政务服务内涵的三大体系20个小体系842项服务标准。按照标准化要求再造审批流程,将办事依据、申报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部用标准文本编制公开,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同时,制订标准体系图、结构图、明细表和“工作、责任、权利”三张清单,将工作标准、履职要求明确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事项、每一个岗位和每一名人员。三是实施“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标准化。7月份,出台“不见面审批”改革的《实施方案》,确定了4大类16项重点改革任务,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推进明确到时点。按照全市域、全口径、全覆盖要求,围绕注册登记、生产经营、资质认定、税费办理等重点领域,率先编制完成“不见面”和“见一次面”审批服务清单,全市共编制4332项,其中市级43部门共梳理出不见面审批事项568项、见一次面审批事项397项,占全部依申请权力事项的96%。在此基础上编制“不见面审批(服务)”工作标准,逐个明确办理流程、材料目录、设定依据、办理条件和收费标准,实现网上咨询、办理、公示一条龙服务。

二、围绕减费减负开展阳光税费行动。增强征税透明度,推行涉企收费公开,规范涉审中介行为,把减税降费行动落到实处。一是提供一站式便民纳税服务。围绕让纳税人缴明白税、便捷税、公平税,大力推进“互联网+税收服务”。推出一网融合、一端通办、一表填报等八项“互联网+税收服务”产品,截止目前电子税务局线上申报比例95.82%,线上抄报税比例98.14%,新办套餐使用率98.12%,实名采集率92.92%。积极推广线上集中受理、后台批量处理的集约化服务模式,提供新办企业、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非居民企业管理等综合服务套餐。累计办理新办纳税人套餐线上申请12484户,目前线上占比已达98.12%。二是推行一网式公开企业收费清单。按照全国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要求,市县两级政府在门户网站建立专题集中公布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实时更新年度内收费基金政策调整情况。在主流网站和媒体设立乱收费“曝光台”,加大审计、督查力度,对各类乱收费行为公开曝光、严厉惩处。三是探索一套档案规范涉审中介行为。针对涉审中介存在的行业垄断、收费偏高、竞争无序等问题,开发建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设立行政审批服务“网上中介超市”,搭建审批中介服务和管理考核两大平台。平台建设以来,进驻中介服务机构123家。同时探索建立中介机构诚信档案,实施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对弄虚作假、不守承诺的中介在南通信用网对社会公示。

三、围绕营商环境强化公开公正监管。最优营商环境必然是最透明的政务环境。该市把公开、公正、公平监督作为重点,不断提高综合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水平。一是分层整合执法队伍。作为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该市按照市级、县级、区级、镇级(园区)四个层面分类推进部门内部、跨部门跨行业和区域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级层面实现 “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管执法”,执法处室和执法队伍分别精简61.4%、32%,县市层面形成5-7支队伍管执法的格局,重点园区和乡镇层面探索建立起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结合集中审批改革实际,进一步明确 “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在每个涉改部门均建立监管协调处,完善依清单追责制度。二是统一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级37家具有执法监管职能的部门累计梳理出随机抽查事项278项,抽查事项比例已经达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的70%以上、其他行政执法事项的50%以上。在执法办案方面,实现了“七个统一”:统一节点防控、统一办案程序、统一自由裁量、统一案件审理、统一行刑衔接、统一抽检规范、统一文书规范,实现了执法流程和执法行为的规范化。三是全程记录执法过程。将国家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除海门作为国家试点外,确定2个县(市)、市公安局等15家部门为市级试点单位。试点地区和试点部门将对直接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场所进行音像记录,对其他执法过程进行规范文字记录,确保执法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通州、如皋等地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食品药品等监管信息实时监控、全程留痕、即时发布。

四、围绕减证便民推动政务资源共享。坚持以公众需求、利企便民为导向,以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网为依托,积极构建“一网式、集成化、开放型”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一是建设“一网式”利企便民服务平台。依托全省政务服务网,建设完善南通市综合服务旗舰店。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办率、数据完整性均超95%,年底前实现80%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推动实体政务办事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融合发展,通过在实体大厅设立“不见面审批(服务)”体验区等方式,让不同办事对象自主选择线上线下办事模式。市县两级全部开设旗舰店,基本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二是打造“集成化”行政审批生态系统。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集中事项为切入点,打造南通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完成身份认证、权力库、证照库、办件过程信息报送、邮政EMS物流的对接,彻底打通市级部门59个审批业务操作系统。同时改造升级与江苏省政务服务网全面对接,推动市、县两级办件过程信息与江苏省政务服务网办件数据实时交换,累计上报办件信息近30万条。三是建成“开放型”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层面大数据管理体系,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统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成智慧南通公共服务平台,涵盖智慧经济、人文、治理、交通、环保、生活六大板块600余项政务及民生服务内容,完成全市66家单位部门数据调研,开发人口、法人、经济、地理信息、建筑物等5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依托“我的南通”、“数据南通”、“创新南通”、“南通综合金融”等平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相关的一批政务资源数据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