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铁路跨越长江上下求索
长桥不长,狼山没狼,观音山无山,南通南不通……本地人都熟悉这样的民间流传。多年来,南通南面因江而隔,交通不通。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让南通进入和苏南、上海“无缝对接”的时代,暂时缓解了“南不通”局面,对南通21世纪前10年的跨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沪苏通铁路的建设,使南通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其规模程度远远大于苏通大桥区域。
交通、经济界人士深知,一条铁路就是撬动一个地区经济腾飞的支点。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南通还不曾有一寸铁路。
南通地处长江口,江面宽阔。沪苏通铁路从此处跨长江,其难度远远大于武汉、南京,以及后来的九江、芜湖、铜陵、大胜关诸多长江大桥。
检索南通市铁路办编印的《沪苏通铁路大事记》,人们发现十余年前甚至更早,南通人就在为铁路跨越长江而上下求索。2000年,市铁路办领导发文:南通,呼唤沪苏通铁路;2005年,上海至南通铁路可行性研究提上日程,经交通、水利等部门多年的研究论证,共提出5个桥位方案,最终确定锡通桥位方案;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1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初步设计;2014年3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
沪苏通铁路的建设,使南通成为沿海铁路大通道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缩短南通与上海及苏南地区的时空距离,对于南通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