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环境背后,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成熟的环保理念,也是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
“我市从2016年以来,每年产生生活垃圾超过200万吨。”市城管局副局长张小青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快速增长,由于垃圾处理设施一直存在“邻避”问题,建设难度大,因此处置能力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垃圾处置需求,城市随时面临“垃圾围城”的危险,“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置、回收利用,从源头减少垃圾增量,确保垃圾全量无害处置。”
2016年开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我市在省内率先编制了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同步编制了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创新提出了“3+5+X”的垃圾分类方式。“3”就是将日常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三类分别进行收运处置。“5”就是对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电子垃圾和废旧织物五类特殊垃圾实行专项分流处置。“X”就是根据今后垃圾处置终端建设情况,成熟一项,分流一项,逐步推行干湿分离,实行分类收运处置。
截至目前,全市有1157个小区、1285个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1.24%,各县(市)都超过70%。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